因为太想读书,甜甜对自己到医院的日子记得特别清楚。
在学校,甜甜的学习像放卫星一样突飞猛进,从一开始的100多名到80几名、70几名,一个年级近500人,她最后一直排到第20名,在自己班里是第4名。
下面是记者和甜甜的一段对话。
“甜甜,是不是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所以睡不着、觉得吵?”
“不是的。我没有失眠,每天要到12点才睡,是因为作业太多。”
“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吗?”
“不是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在校内早就完成了,我在家做的是自己买来的课外辅导习题。”
“那每天做这么多累不累呀。”
“开始累后来不累了。我答案看一下,再抄一下,这样很快乐,不难。”
“你不能对自己要求太高,你是压力太大了。”
“活着就要压力大,现在压力大将来就会幸福一点呀。”
……
甜甜最初的症状是出现幻听幻觉。她家因为离学校近,有一个读四年级的男生和一个读三年级的女生寄住在她家,都是亲戚关系。孩子在一起,难免吵闹,本来学习压力就大的甜甜,到后来,从讨厌这两个弟弟妹妹太吵,到觉得全班同学都很吵,不喜欢看到别的孩子,看到就觉得吵,就要哭,睡不着。即使在很安静的环境,也会听到“隆隆”的吵闹声。
“回去,我要读书。我会住到婶婶家去,他们家安静,离学校远,我就骑助动车去上学。”
“老师说毛泽东都能闹中取静,我做不到就搬远点。”
絮絮叨叨不断说着要回去读书的甜甜,突然让记者也很痛恨今天的教育,除了她母亲是精神分裂症带来的遗传因素,教育又何尝不是摧残甜甜的帮凶呢?
“尤其是抑郁症,治与不治,是否彻底治疗大不一样。”范振华介绍说,“抑郁症的病例,第一次就诊规范治疗,就可以根治;而治疗断断续续,再次发作,根治的机率就大大下降了。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是自杀的主要人群,但通过治疗重新恢复正常生活的例子却很多。湖州有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因为抑郁症来看病,经过用药治疗康复后顺利考上北大,后来也没有任何反复的迹象,一直很健康。有一个康复后20年,年年都偷偷给医生寄礼物谢恩。”
青少年发育提前,教育疏导没跟上
——现在多数人能接受心理咨询
“现在大多数人能接受心理咨询”。
范振华从1986年就开始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和精神疾患诊治,20年的社会变化很大,但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及时治疗还有待进步。
范振华说,过去说某人是抑郁症,病人自己都不承认。现在自己主动来看这个病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平均年龄也越来越小。一般十七八岁的出现心理问题乃至精神障碍的人群最多,这一方面是今天的人们因为懂得来看的多,发现的早了;还有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青少年发育大大提前,而相应的教育和疏导跟不上,加上外部环境影响,这个年龄段发病就多。如果发现本来成绩不错,突然不想读书、话少、睡不好、吃不下,家长和老师就要高度重视。
“精神分裂症诊断,盐酸氯丙嗪治疗”,横批“精神病院”。范振华说,这副对联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对精神障碍医疗的认识,所有的精神疾患都停留在“精神分裂”层面,不像现在细分躁狂、抑郁、精神发育迟滞等等。而用药也不仅仅是盐酸氯丙嗪。因为这个药的确对大脑皮层有抑制作用,过去,电影和文学作品中描述的都是吃了这个药变胖变傻了,所以很多患者不愿意去医院。现在用药选择的余地很大,一般国际上的新药,他们医院作为精神疾病治疗特色医院,3~6个月就能引进。科学用药和外界辅助治疗等,不光不会“变胖变傻”,而且能比较快地好转,甚至根治。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