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保守”郑州一中只推荐一人求“公平”
除了获得推荐的学生大部分是“意料中人”那样“出人意表”,有的中学的做法更让人感到“意外”。
比如郑州一中,北大给予其校长实名推荐的名额是1—3名,但该校只推荐了一名学生。
这可谓是“最保守”做法,不仅放弃了2个名额,而且还是推荐成绩突出的一位。对此,郑州一中毫不讳言。校方认为,学校在确定推荐生人选时,成绩确实是参考的重要因素,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很高。“因为从北大历年的自主招生情况来看,笔试和面试的试题都非常难,题目涉及的范围很广,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是很难过关的。”叶玉昆说,被推荐的学生考北大的把握的确是需要比较大的。
“由于怕担当‘不公平’而不敢‘吃螃蟹’,只是中学们采取稳打稳扎做法的原因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一位老师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北大推荐制对学生的作用本身,只是放松了自主招生的第一道笔试关卡,而更大考验的面试乃至高考都是这些学生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如果推荐一个‘偏才’的话,谁能保证他(她)一定能通过自主招生的面试?或者即使通过了,加了30分,这名‘偏才’是否能险过北大的线呢?如果不然,这样的名额,同样是浪费。”
这名大学老师的观点也在深圳中学的公开PK推荐学生人选过程中得到印证。
深圳中学的做法是:学校推荐领导小组进行讨论选出一份只有7人的“初步名单”,再以公开答辩的方式,让这7名学生现场PK,并最终确定3人。该校校长王铮说,但大家都看到出场的7名学生本身就很优秀,在他们之中产生最后的3名,相信是公平的。事实上,按照北大的要求,校长推荐制可能不适合所谓的偏才,我们不能指望一个校长推荐制能满足所有的需要。
河南省实验中学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学校考虑推荐学生的成绩并无不当之处。“如果推荐的是本身就与北大录取成绩相差较多的学生,即使降30分也未必能被录取,这种机会给了这类学生,不仅是指标的浪费,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跑题”三
“校长实名推荐制”被责抢夺生源“阴谋论”?
“北大今年推出这样一个校长推荐制,但又不给出具体的选才标准,使校长不敢选偏才,结果就全部都用上最顶尖、最让人信服的学生,这样难道就不是一种变相的‘提早掐尖’?!”广州市越秀区一位中学老师对北大的做法“不留情面”。
一个学校年级前三名将全被北大“掐尖”?
由于北大校长推荐制的各地出炉名单中,基本上是所在学校的顶尖学生,加上在巨大舆论的关注下,不少学生甚至请假准备各种证书,为的就是能上这样一个“推荐榜”。在个别学校,家长为了提高孩子在校长推荐中的排名,甚至想请院士、银行行长为孩子写推荐信,加剧了原本就“箭在弦上”的“自主招生”的高校“掐尖”竞争。
最近10天来,包括广东省在内的全国各地重点高中的周末或下午自修课几乎都被名牌大学的宣讲会“轰炸”。
“现在由于有了来自香港高校直接参加如统招的竞争,有的还甚至直接面试要人,因此北大今年推出这样一个校长推荐制,但又不给出具体的选才标准,使校长不敢选偏才,结果就全部都用上最顶尖、最让人信服的学生,这样难道就不是一种变相的‘提早掐尖’?!”广州市越秀区一位中学老师对北大的做法“不留情面”。
据了解,不少人都对北大校长推荐制实为生源争夺下的“提早预定”阴谋论抱有相同的看法。如河南省实验中学推荐的3名女生,基本上就是能歌善舞揽尽文理科第一的。“这样一来,就算有其他学校想录取这3名学生都很困难。”有人认为,“校长推荐”并不能选出什么特别的人才,这只不过是北大打着改革的名号,提前抢生源。
“推荐上北大,却‘跑题’成为分数大比拼。表面是一场自主招生的改革,但到头来,却仍然是惟分数论英雄。”一位名为Royce的网友认为,北大校长推荐制甫一面世,公众是带着满怀希望的,以为这才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但实际上,由于北大还有面试、高考的后续政策设计,因此,北大并不担心选上来的人不公平或不全面,事实正符合了北大的“掐尖计划”。“因为没有哪个校长会为大胆新锐的举荐冒着太大的社会质疑和北大通不过的风险,这样一来,这么多的重点中学和校长被北大锁定,其他的如清华大学的,就要措手不及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