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了媒体报道和网络视频之后,很多同学好意劝他,中国社会需要的是沉稳低调。连父亲也觉得儿子有些年轻气盛,对人生社会的看法过于理想化。
每到这时,匡超总是反驳说,毛泽东年轻时就在《湘江评论》上撰文,“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周恩来上中学时也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哪个不是狂得一塌糊涂?只是当时没有互联网来让人品评而已。
“不一定接受,但我能够欣赏。”在学工处主任高蔚云看来,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似乎就是不断收敛自己、藏起锋芒的过程,但在匡超身上难能可贵的正是他保持自我的精神气质。
站在高等学府的门前,这个高中生如今已经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压力,但他仍在刻意保持距离。
如今最热的话题之一是大学生就业,匡超发现连高中生也开始未雨绸缪。理科生愿意选工科,数学好的争着学金融,因为“工作好找,赚钱多”。匡超并不打算过早地圈定自己的未来,他觉得如果能上北大,就选择实行通识教育理念的元培实验班,晚两年再确定专业。
有好友评价,匡超是个“过激的理想主义者”。而他自己则觉得:“如果真是这样,我选择保持一分稚气,至少无愧我心。”
有一次,他在附中门前的马路上走,碰见一位乞讨者带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在争抢一瓶讨来的“营养快线”,后来不慎打翻在地上。那位乞讨的父亲马上站起来,“啪啪两个巴掌,特别用力的两个巴掌”。
也许是听多了关于“乞讨者是骗子”的故事,很多人漠然地走过。匡超却百感交集,他把身上所有的钱掏出来给了他们。一瞬间突然想,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帮助这些人。“如果我被北大录取,有机会要把中国的农村转一转。我出生在农村,但苏南的农村不是真正的农村。”他欣赏奥巴马在上海对话中国青年时说的一句话:“真正值得敬佩的人,心中装着的不光是自己,还有民族,还有国家。”
他表示,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有棱角,后来被磨平了。“我现在只希望有很多棱角,被磨掉一点儿,至少还剩一点儿。”
如今,被推荐上北大的匡超无暇顾及由此带来的余波。他正忙着组织班上的“内阁成员”,针对本班期中考试整体滑坡的问题,拿出一整套整改方案。同时,不顾自己“形象不算上佳”的事实,仍在争取作为学生形象大使,代表南京市申办2014年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而对于最近发生在他身上的风风雨雨,他引用了一句在南师附中学生中流传甚广的话:“二十年后,这不过是人生中的一朵小浪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