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匡超跟在几位老师身后走进会议室,为他准备的座位前已经摆满了话筒和录音笔。
在北京大学宣布全国39所中学获得校长实名推荐资格后仅一天,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匡超就已经被确定为该校的推荐人选。一下子,这座百年老校里涌进了各路媒体记者。
在一小时的访谈中,这个17岁的年轻人侃侃而谈,学他的偶像奥巴马那样挥动着手臂,还时不时地挑挑眉毛。依照心理学的观点,这些动作都是为了加强语气。“我觉得自己的出生不是偶然的”,匡超说,“说不定历史选择了我,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这些豪言壮语的传播范围是如此之广,以至于两天后,匡超回到老家江苏省丹阳市,母亲去菜场买菜,被卖菜的大娘塞了一堆茄子。大娘说:“匡超吃的茄子,不收钱。”
至少从外表看,这个突然出名的男生与普通中学生没什么差别。他有些挑食,比如从不吃茄子,但一顿至少要吃4两米饭。他有着阿凡提式的大鼻子,架着一副400度的眼镜。即使下雪天冻到感冒,他也只穿一件毛衣和一件敞开的外套——因为穿上棉衣后,有点儿像企鹅,会束缚住他的手脚。
就是这样一个高中生被推荐去读北大。
按照该校已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的高三学生赵鹏的解释,学生中公认的牛人有三种,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学科竞赛成绩好,要么课外活动能力强。而匡超“3样都很厉害”,因此被公认为“大牛”。
班主任刘文庆进一步论证了上述三点。首先,匡超高一进校时就是年级第一,3年后总成绩仍然是年级第一。其次,他连续两年都拿到省物理竞赛一等奖,2009年更是获得了保送生的资格,此外数学竞赛也拿过省二等奖,更不可思议的是作为理科生,他的语文和英语也都是强项。再次,他是班长,性格很阳光,搞活动能力强。
“选他最没有争议,大家都服,这是没办法的事。”他这么总结道。
不过,这位“最没有争议的”候选人却引发了全国性的讨论。许多批评北大该项改革的评论,都拿匡超做例子。有些具有怀疑精神的网友,开始人肉搜索他的出身。
“我生长在丹阳农村,父母都是普通教师。”这个还没有成年的学生坦然地面对这一切。
这位读书读到半饱的学生自称匡夫子,走在校园里总是迈着八字步。在班级日志上,他总是以“匡夫子云”起笔,模仿太史公的笔调,指点江山。他的宿舍床头放着3个不同版本的《毛泽东传》,还有《资本论》,以及“暂时看不太懂的王小波”。他在自己的网站醒目处改写了毛泽东的诗:“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
早在公众瞩目之前,匡超在南师附中就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人物,校园里流传着关于他的种种传说。有人说,宿舍晚10点熄灯,别人都在海聊或沉睡,只有匡超一个人躲在男厕所昏黄的灯光下,读英语,看数学书,如痴如狂。有人说,物理竞赛前太紧张,他有20天没洗澡。还有人说,在这座省城最好的高中里,谁也考不过匡超,有他在,连组织活动当个头儿都难,因此,有位学生只好在高一下学期转学回乡读书。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