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春宇 整理 尹炳炎 摄影
没有哪个领域像“中国教育”一样,从卖菜的大妈到教育部长,都有话要说。无论你对中国教育持什么样的看法,只要你是心平气和、实事求是来看待中国的教育,不管你骂它也好,喜欢它也好,都必须承认当代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发展、大改革、大变化。
当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在是语文出版社社长的王旭明20日做客浙江人文大讲堂下沙分讲堂(杭州师范大学承办)时,我们对他充满期待,因为他是一名活跃的“教育知道分子”,点击率达上千万人次的一百多篇教育博客,新鲜、锐利,看完令人莞尔和思索。
王旭明回顾这些年的教育经历,说了8个字——我爱教育,我爱传播。在他供职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期间,组织了上百场的新闻发布会,接受了上千人次的采访(包括出镜、上网站),离开新闻发言人岗位后,撰写了《为了公开——我当新闻发言人》一书,主持了突破重重阻力将教育政策转化成可视性极强的电视节目《问教》,其间的酸甜苦辣怎一个“哭”字了得!
王旭明说,近年来教育在我国越来越“热闹”了,这是好事,说明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也正因为这样,才需要以更理性的眼光看待中国教育。看待教育要从研究、实施、制定政策、传播等不同层面区别分析,否则就是一锅粥。他表示此次演讲仅从当代中国教育传播的层面谈点自己的思考。
从数据看改革力度之大
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分别超过了8年半和11年,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超过8200万人,这两个数据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我们不妨找两组最有代表性的数据来说明:1949年的时候,全国读大学的人数才12万,到了1978年这个数已经翻几倍了,全国上大学的人有200多万;到了2008年的时候,上大学的人数已经达到2900多万!
中国教育发展这么快是由一系列的大改革带来的,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例,比如说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我们知道过去农村的义务教育是人民教育人民办,在很多人父辈上小学的时候,还是全村集资办一个学校。从2006年开始农村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到国家公共保障范围里面,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负责、分项目、按比例负责这样一个分担机制,这样农村教育就由农民办变成了国家办。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一个国家能够把农村的义务教育管起来、承担起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决策。
再看职业教育改革。和农村的义务教育不一样,职业教育不是政府全包,而是政府统筹、地方为主、各界参与这样一个管理体制。2008年我们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810万人,占据了中国高中教育的半壁江山。
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更多了。过去不同的部委办不同的学校,条块分割的现象非常严重,2000年开始的时候,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提出了“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八字方针,组建了一批新型的大学,同时建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的高校管理体制。
评估当代中国教育的4个误区
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显而易见,但人们在评估当代中国教育时总是存在着误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