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方案引来各界争议,其实——
最近,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实施方案公布后,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上更引起激烈争议,有人叫好,认为其是高考招生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能够让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有机会敲开北大的校门;有人担忧,认为中学校长说了算,怀疑推荐环节的公平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算作“当事人”的众多中学校长认为,所谓的“校长推荐制”算不得新鲜事。
多些质疑又何妨?
北大自主招生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做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对这一举措提出的质疑和建议,无疑是十分积极的,但教育部的表态却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教育部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为北大的新尝试“创造宽松的环境与氛围”。对此,许多人不敢苟同。作为一所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北大的引领与示范意义极大,多一点严格监督、百家争鸣乃至批评质疑,都是应该的。再说,严肃严谨的招生最怕的就是氛围“宽松”和环境“不阳光”。
其实,百姓和舆论最关注的还是自主招生不能“太宽松”,否则就会有失公正公平。比如,你能说清为什么划定的范围只在重点高中且多集中在省会城市吗?即使是重点中学,校长会不会“推良不推优”以确保升学率呢?再比如,说是不拘一格,评判的标准如何界定?会不会夹杂着“条子”和“票子”的龌龊?
去年北大自主招生时就列出一条规定,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不得被录取。这也被指是形式大于实质甚至有自我炒作之嫌。试想,一个未成年学生靠父母供养,怎么判定他对父母不孝?况且,中国的家长会因为儿女的“不孝”而否决他们上北大吗?
由此看来,一个面对公众质疑不能自圆其说或一时还留有疑惑的“尝试”,多接受一些社会监控,多承受一点舆论批评,多反思一些不足,更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积木
上海 已经推行了多年
对于北大公布的“校长推荐制”自主招生方案,上海的许多中学校长反应较平静:“校长推荐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很多学校其实一直在这么做。有一点不同只是表面上的程序,以往是优秀学生通过自荐,经班级公示,最后再经过校长签名,参加北大等名校的自主招生考核。现在是由校长推荐,也是让中学校长签字,而班级认定、公示等环节,还是免不了的,没什么不同。如此一来,公平性能够确保。”
不拿声誉开玩笑直推环节全透明
陆梓华
在通向高校的路上,“直推生”无疑是最诱人的一个苹果,可免试进入部分名校的自主招生环节,并在高考和录取过程中享受相当多优惠。这两天,各高中陆续公布直推生名单,不仅受到高三学子关注,也有很多高一高二学弟学妹希望得知,直推生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直推生是谁来“推”?
在给高校的推荐表上,都会有一段校长评语或要求校长附上推荐信。各校都会成立一个选拔小组,基本由任课教师、年级组长、校领导等组成,通过一定程序,决定最后名单。
“即使是校长推荐或写评语,也通常由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执笔,再由校长把关,”一名高三年级组长觉得,这么做,是为了更准确地体现学生的特长特点,便于高校选才。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说,自己会为教过的学生亲笔写推荐信,学生的潜质是他在推荐信上着力体现的内容。他告诉记者,连续两年,学校都有竞赛成绩优秀、学业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国内几所名校自主招生过程中落马,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名学生都属于较拘谨、放不开的性格,在自主招生环节中有些吃亏。而在张志敏校长看来,他们是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理想人才,这种潜质,正需要高中校长的举荐。
直推经过哪些程序?
记者了解到,“直推”通常先由高三学生自由填报相关高校志愿,再通过排名产生最后名额。今后的自主招生名额,也基本通过类似程序产生。沪上高中自主招生直推评价大致有两种依据:
● 考试成绩为主要推荐依据
通过几次重大考试的加权处理进行名次排位。有学校以高三几次月考相加取平均分进行排名,这样,学生不因为一次意外缺考失去竞争机会。有学校对学生高三开学至今的摸底考、月考和期中考试三次年级名次相加,取平均数进行排名。也有不少学校允许学生凭借竞赛获奖成绩,根据奖项等第不同,获得5到10位排名的提升。
格致中学的直推程序,经过几年运行和优化,得到了学生认可。该校把高二至高三共6次重要考试成绩,乘以不同权重系数,相加进行计算。时间越是往后的考试,所占权重也就越大。根据这一分数得到的排名将成为学生的基础排名。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