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袁贵仁:新官上任火未烧,民间期待焰已高(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教育部长袁贵仁:新官上任火未烧,民间期待焰已高(2)
2009年11月16日 09:51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那时候,袁贵仁和朋友们的阅读兴趣,是小说和鲁迅的作品。对文学的热爱,也贯穿了袁贵仁的一生,他的博士生王律评价他,“除了看书,好像没有特别的爱好”。

  至今,每次回北师大,袁贵仁都要到学校周边的书店逛逛,“课堂上,他可以随口说出最新的书籍,推荐给大家”。

  乡村执教

  1968年,袁贵仁高中毕业,命运并没有给酷爱读书的袁贵仁继续学习的机会。

  此时,中国已取消高考两年,他唯一的出路,是回乡务农。在中国,和袁贵仁有同样命运的人,被称作老三届(1966年至1968年三年中毕业的初、高中生)。这是中国的教育政策第一次不可抗地作用于他们的人生。

  在这样的人生分岔路口,将袁贵仁拉回到“与书为伍”道路上的,是王庄中学老校长。“我们学校老师都知道袁贵仁,他不仅是我们校友,还曾是我们学校的一名优秀老师。”固镇县王庄中学现任校长高正升告诉记者,1969年,时任学校领导找到年仅19岁的袁贵仁,希望他回到学校任教。很快,袁贵仁接受邀请,回到学校后担任中学教师,教授语文课。“他的很多学生现在都已经五十多岁了,和他年龄差不多。”高校长说,袁贵仁在学校教书时,非常优秀,曾荣获过安徽省优秀教师称号。

  1972年,因教学成绩突出,袁贵仁获得了到县师范进修的机会。1976年,仍然是因为表现优秀,他被借调到五七大学担任政治老师。

  这种在童年和青年期亲身感受到的中国基础教育现状,让袁贵仁对中国教育的现状有着深刻的体察。他最能理解一个好的、公平的教育制度,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哲学视野

  1977年,袁贵仁的人生迎来新的转机,取消了10年的高考制度在这一年恢复。几乎没有犹豫,袁贵仁便开始复习。

  那是一段历经艰苦而重新获得希望的美好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激情。他把公式贴在墙上,每天背诵。爱人给他送来葱油饼,还用煤油炉煮面条。

  报考大学之前,袁贵仁想读哲学。袁贵仁各科成绩都很优秀,从不偏科,语文成绩更是优秀,作文从来都是范文。袁贵仁认为:“学哲学可能更有意思,它可以融汇所有的学科,更有高度。”

  最终,袁贵仁以400多分的成绩,如愿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攻读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专业,之后又完成硕士学位。毕业后,他留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此后历任该校社科处处长、副教务长、副校长、党委书记、校长。2001年,袁贵仁被任命为教育部副部长。

  在北师大读书期间,袁贵仁专心于学术研究,硕士期间有多篇论文发表。他的研究领域,从哲学的认识论,发展到价值论,再专注于价值论中的人学。“价值论的人学,就是关注人的价值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这或许正是目前中国教育的最核心问题。”他的博士生王律说,在国内,袁老师是这个学科的先驱和第一梯队的研究人员。

  而袁贵仁的哲学家气质,在任职教育部副部长的8年中也有所展现。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为了公开》一书中对这位老领导的评价是:对新闻宣传的指导与部署多少都带有些哲理色彩。

  他会把自己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的感想与评点,送给新闻办参考;还会赠书给部下,鼓励“多研究些问题,多深入思考些问题”。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