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刚刚远去,“钱学森之问”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11月11日《新安晚报》)看来,跟钱老有同样疑问的人,还真有几个。
“钱学森之问”,有点类似小沈阳的口头禅“为什么呢?”其实,发问者自己肚子里是有答案的———因为我们的学校,缺乏培养杰出人才的机制。当然,如果再追问下去,直白一点说,就是我们的学校不像学校,更像衙门。不仅没有杰出人才,而且离“杰出”两个字渐行渐远。
我的11位同仁,之所以给新任教育部长写信,无疑是期待新部长改弦更张,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源,让教育家办学,按教育的规律办学,把校园从衙门回归成教授和学生的园地。比如,让朱清时这样的校长,真正办几个规划中的深圳南方科技大学那样的学校,别让所有的大学都是一个模样,弄得中国好像只有一所大学。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行政化的路上,有些大学跑得甚至比教育部还要快。几乎没有听说有哪个校长,有过哪怕微弱的抵制,包括现在一些似乎很敢言的校长。
同样,我们的大学教授,虽然有些人肚子里有点不高兴,私下里会有几句腹诽的话,但是,也没有多少抵制。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大牌教授,似乎还乐在其中,很是享受行政化的好处。大笔的项目资金,大把的课题,大堆的走穴讲课费,还加上学校里一顶又一顶的官帽子,奖励,荣誉,光环。从事教育的人,眼睁睁看着行政化将自己从事的行业毁掉,不仅不心痛,而且还高兴。这些年,如果全国的大牌教授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我想,可能局面还不至于到今天这个地步。
所以,在我看来,回答钱学森之问,所有在教育领域里的人,官员、校长、教授,甚至包括学生都有份。在我看来,还是不能把所有的希望、所有的宝,都压在教育部身上,如果每个人都能答好自己那份答卷,我想,钱学森之问,是有解的。
□张鸣(学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