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不可闻!”
在一篇博客上,刘伟将奥数比作公害。作为一名执教10年的数学老师,如此激烈地反对奥数,刘还是第一个。
并且,刘伟恐怕至少还会得罪领导以及同事,连他自己也承认,从奥数中获利的有两种人:一是重点中学的校长,获奖者免试升入大学,这有极大的宣传效应,能彰显校长的政绩;二是奥数辅导老师。关于优秀奥数辅导老师的收入,刘伟引用的一个数据是,国际奥数金奖教练,单单奖金就有30万元。
实际上,无数教育学家给奥数泼过冷水:数学的精华根本不在奥数解题技巧里,奥数解题技巧只是数学的细枝末节,把大量时间耗费在奥数式的解题技巧里,其实是舍本逐末,因小失大。
世界著名数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数学教授丘成桐是坚定的“反奥派”,他认为,奥数题都是事先有答案的题目,只不过让学生钻更多的套去找到那个答案,这没多大意义。“真正有价值的,是从没有答案现实中发现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回忆起自己埋头题海战术的历史,彭方诚甚至觉得当初不如辍学,多玩玩电脑游戏,“说不定能成为丁磊、张朝阳”。
彭方诚将奥数描述为“小学生学初中教材、初中生学高中教材、高中生学大学教材”,“出题的老师也未必见的就怎么优秀,你把他们看的教材都弄明白了,还怕奥数考不好?”
刘伟告诉记者,之前在全国如此大张旗鼓地推广奥数,实际是利益在作祟。
“奥数获奖只给这些学生起了升学敲门砖的作用,升入大学之后,这块砖就被扔了,他们甚至并不真正喜欢数学,长期做那些偏题、怪题,参加一场又一场的考试,谁会喜欢它?”刘伟说。
在国外教育体系内作为一项兴趣爱好的奥数,到了国内居然演化为升学工具,的确有些令人吊诡。
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甚至认为:“奥数教育对少年儿童的伤害远远大于黄赌毒甚至网瘾。”
杨东平认为,今天的奥数早已不是什么业余爱好、兴趣培养,而是围绕“小升初”进行的高度商业化的择校竞争。
“我周围有许多家长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有许多没有寒暑假、双休日,奔波劳累、辗转于各种培训班的孩子。早晨,他们闭着眼睛由家长帮助起床穿衣,在车上接着睡。在路上吃几口早点,一直学习到夜晚。为了获得进入重点中学的机会,他们一人要报好几个重点学校的奥数班,俗称‘占坑班’—— 名副其实的令人恶心,臭不可闻!”杨东平说。
封杀奥数
提及奥数的未来,刘伟认为:“当务之急是立即取消奥数获奖免试升学制度,学校不再给奥数学生开小灶,不以奥数成绩来衡量学生优秀与否,而以全面和谐发展来评价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令刘伟没有想到的是,政策发展甚至超越了他的“当务之急”:
10月25日,成都市教育局出台五项禁令严厉封杀“疯狂奥数”:今后成都市不仅不能再举办、协办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包括奥数在内的所有学科培训和竞赛,也不允许学校等利用教学设施或场地举办奥数等各类有偿补习班、培训班。在职教师也被严令禁止举办或参与社会举办的各类收费培训和补习班,从师资条件上有效遏制“疯狂奥数”。
而最为“釜底抽薪”的禁令是各学校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奥数等学科竞赛成绩和“小升初”挂钩。类似规定,在其他城市也有出现。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16日,徐州市教育局发布通知,叫停中小学各类名目的学科类竞赛和培训班,同时明确指出,奥数证书等各类竞赛证书不得作为新生录取的依据。
按照通知的要求,未经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徐州所有中小学严禁举办或与其他机构联合举办各类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竞赛及培训班;严禁将奥数证书等各类竞赛证书作为入学录取依据。同时,所有中小学不得向非学历教育机构出租、借用学校校舍、场地和其他教育资源用于举办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各类学科培训班。
7月13日,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的有关人士明确表示:“提前招生、办小班,招生中重点考查学生的奥数成绩,这是违反《义务教育法》和吉林省有关文件精神的,是违规的,要坚决制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