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大学生入伍调查:待遇有反差 须有健康心态(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13万大学生入伍调查:待遇有反差 须有健康心态(2)
2009年11月02日 08:58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怎么征

  ——要用求贤若渴的姿态吸引大学生从军

  作为兵员大省,山东今年征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数不少。如此大规模征召大学生入伍,毕竟是一件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

  ——新情况。13万大学生进军营,让许多学生和家长既喜又忧。喜的是,人生多了一种选择,就业多了一条出路,可以实现从军报国的梦想。忧的是,能不能适应紧张艰苦的部队生活,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特长的岗位,能不能踏上提干、转士官、考军校的“快车道”。情况不明难下决心,一些学生和家长犹豫观望。

  ——新矛盾。部队征召大批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军营服兵役,与社会吸纳大学生当干部、作白领,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加上高校毕业生签约就业的一般规律是在秋季开学时就陆续展开,而兵役机关的预征却是来年的五六月份,此时没有签约的学生已寥寥无几。征集时间的严重滞后,造成了大批优秀的大学生流向了社会和名企。烟台大学武装部部长于庆安作了这样的概述:一类人才保送考研,二类人才报考公务员,三类人才到名企当白领,四类人才考虑入伍服兵役。尽管这话有些偏颇,但也反映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方向性问题。这一矛盾不解决,部队征召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新问题。“高校预征、回乡应征”,是今年大学生征集的主要方式。这一方式接口多链条长,给大学生报名应征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兵役机关和优抚政策的落实增添了困难。预征的大学生毕业回了家乡,学校和他们联系不上,家乡人武部又不掌握情况,“预征”方与“应征”方多处于“粗知”和“不知”状态,使征兵工作的动员落不到实处。

  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王健提出,破解这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大道理要讲,要讲亲切;“小九九”要念,要念明白。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要点燃报国情、激发动力源。要通过大力宣传携笔从戎的优秀大学生典型,邀请优秀大学生干部现身说法,组织预征对象进军营参观等多种形式,让预征对象充分感受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民军队的巨大变化,充分感受大学生在军营建功立业的广阔前景,激发他们从军服役献身国防的热情。其次,要讲清好政策解除后顾之忧。要把国家鼓励大学生入伍的好政策,讲清讲透,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心关爱,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军营建功立业。

  基于这种认识,山东各级兵役机关把工作向社会扩展,向学生家庭伸延,在高校预征的基础上,用积极的行动、最大的热情,感召还处于犹豫观望之中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坚定他们从军报国的理想信念。

  在青岛远洋船员学院采访,记者遇到了从江苏徐州老家匆匆忙忙返校补办预征手续的应届毕业生段凯。今年5月份,因担心家里人抱怨和别人说闲话,小段放弃了预征。毕业回家已工作了三个月的他,原本打算就此开始职场之旅,没曾想一场国庆大阅兵,重又燃起了他心头那束从军报国的火焰。

  “一个男人没经过军营锤炼,注定是人生的遗憾,我一定要当兵!”下定决心的小段返回母校,找到校领导要求补办预征手续。得知小段的情况后,校领导高度重视,热情接待,校武装部、后勤财务和其他相关部门一路绿灯,以最快的速度为他补齐了预征的全套手续。第二天一大早,小段就高高兴兴地返乡应征去了。

  今年征集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特点是,在学校预征回原籍应征。这样一来,高校驻地兵役机关所做的工作仅仅是个开头,预征的这些大学生究竟能不能应征入伍,最终只有在大学生原籍这个征集末端才见分晓。从这个意义上讲,全国所有高校驻地兵役机关所做的预征工作都不是为自己做的,正如山东不少地市兵役机关领导总结的那样,“我为全国征兵、全国为我征兵”。由此可见,预征只是埋下了希望的种子,这粒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还要看学校、家庭以及两地兵役机关如何跟踪教育、如何精心呵护、如何“施肥浇水”,最终使他们花开军营。

  为了让更多像段凯这样的大学生走进军营,许多兵役机关的领导以求贤若渴的精神,礼贤下士,深入街道乡村,搞好动员发动。淄博军分区司令员鞠洪仑带领机关的同志,进村入户宣讲大学生入伍优惠政策,帮助他们算一算当兵的政治账、经济账、前途账,让家长和学生感到“当兵政治上光荣、经济上不吃亏、个人前途上有奔头”。青岛警备区司令员李海宁、政委孙显宁深入驻地高校与应届毕业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为他们解疑释惑,激发大学生从军报国的热情和决心。

  这些举措有效激发了应届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的热情,目前全省各地应届大学毕业生报名踊跃。截至记者发稿时,仅淄博市就有400余名本科以上学历大学生报名应征。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