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甲子,雄师唱大风。
国庆盛典上,一支军姿威武、装备精良的现代化人民军队昂首阔步走过天安门,国人为之自豪,世人为之惊叹!
从最初的文盲半文盲,到如今的机械化信息化,人民军队走过了82年的峥嵘岁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了从200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中征召13万大学生的重大部署。这一战略决策,将使军队的兵员素质、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为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奠定坚实基础。从此,我军建设将掀开崭新的一页。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从2001年2000余名大学生入伍,到2009年将有13万大学生进军营,年度总量扩大了近60倍,部队的每一个班排都将有大学生士兵,军营多年的期盼变成了如今的现实。
13万大学生进军营,对于高校、对于兵役机关、对于部队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于大学生的人生选择也是一次重大考验。兵役机关和高校如何应对莘莘学子的报国热情?部队各级如何给大学生士兵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满足他们成长成才的期许?大学生又如何在军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带着这些问题,金秋时节,记者走进兵员大省山东。
怎么看
——权宜之计还是富国强军的大计?
13万大学生进军营,是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提出的。今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高校毕业生可“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为鼓励高校毕业生携笔从戎,教育部、财政部、总参谋部等部门专门出台了八项优惠政策。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关怀。但是,军队敞开大门征召大学毕业生的意义和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单纯地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更蕴含一个深刻的时代主题。
“男儿何不带吴钩”。山东省威海医药学院今年应届毕业生只有2500多名,而用工岗位却有5000多个,已经与用工单位签了就业合同的10余名同学,毅然放弃了优厚待遇,积极报名参加预征;被誉为远洋船员摇篮的青岛远洋船员学院的毕业生,从来都不愁找不到工作,今年该校也有个班集体要求报名应征。
已被聘任为山东教育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山东艺术学院应届毕业生贾惠彭,放弃与单位签约,立志报名参军。她对济南警备区领导坦露心迹:“我当兵图的不是名,我已经在电视台上镜;我图的更不是利,每月工资也不少。我就是想在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与生物科学系研究生赵芳芳告诉记者:“科技能富国,科技也能强军。现代化的军队需要我们,能够给我们提供用武之地。”
“许三多当兵几年不还是个兵吗?但他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是那些没当过兵的人所体会不到的。我当兵追求的目标不是为提干,家人支持我,就是让我到部队锻炼两年!”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学生曹宏亮如是说。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党委副书记石庆贺说:“热血情怀最容易从大学生身上体现,应征入伍是大学生展示爱国热情的一个平台。千万不能简单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把他们的高尚行为低俗化。因为他们都具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基本觉悟。”
济南警备区政委晋争鸣掰着指头,历数一串曾经是士兵的地方领导干部名单:“就近处来说吧,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济南市市长张建国、副市长齐建中……都有过当兵的经历。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现任党政领导中有过从军经历的至少也在五分之一以上。今天入伍的大学生,明天也可能成为将军,也可能成为地方各级政权的骨干力量。必须要从富国强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学生进军营。”
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则从更高层面更广阔的视角,对这一政策进行了解读。他说:“尽管鼓励大学生参军政策是在发生金融危机需要缓解就业压力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但它却是富国强军的一个战略举措。大学生当兵,早一天晚一天都要到来,只是特定的环境把这一天提前了。我到过许多国家,大学生服兵役为国效力已成为一种惯例。我国由于教育长期比较落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少,退回一二十年,大学生就是个宝啊,一个单位分来个大学生都能成为新闻。在大学生数量奇缺的情况下,国家自然会把大学毕业生分配的首选目标,定在科研经济建设第一线,军队想要大学生也只能满足国防科研和尖端武器装备部门。如今,国家的教育能力增强了,人才资源丰富了,军队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了,大学生有携笔从戎的梦想,军队建设有吸收大学生的强烈需求,国家有把大批大学生送进军营的实力,这是国运盛、人才兴、军队强的一个历史拐点。无论对于军队还是对我们地方来讲,都要抓住这个机遇。”
淄博市市长周清利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再当两年兵等于上了6年大学,方方面面的素质都会有很大提高。他们退伍后到党政机关将有效改善干部队伍的结构,改变“从校门到政府机关门”的现状,是一件利国利军利民的好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