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揭露美国科研界集体“学术造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中国学者揭露美国科研界集体“学术造假”
2009年10月09日 10: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杭州10月9日电 (记者 李飞云)今年3月份,中国的科学网置顶一篇博客文章——《发生在哈佛医学院的一起严重学术造假》,点击量超过两万次,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文中揭示,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竟是实验方法缺陷所致的非特异的假象,却能在美国迅速得到领域内同行的认可与跟进。科学网是一家实名制的网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浙江大学教授郭磊。近日,记者采访了郭磊教授本人。

  郭磊,在浙大攻博期间,于1998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前往哈佛医学院留学。2000年底回中国,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部任教。2002年被浙江大学聘为教授,博导。2003年中,应哈佛实验室主任邀请,再次到哈佛医学院进修工作,直至2008年。郭磊前后两次在哈佛大学有七年多的留学和工作经历。

  “皇帝新装式的美国学术造假现象”

  郭磊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在他第二次在哈佛医学院科研工作期间。他从事的是多囊肾(PKD)遗传病的基础研究。多囊肾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遗传病。在美国,每500-1000人中就有一人罹患此病;每个病人背后就可能是一个家族,影响的人数众多。因此,在美国,对这种病的研究非常重视。有关PKD的研究项目获得如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等机构资助的机会也很大。2003年初,他们实验室刚刚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发了一篇文章。文章所提的科研发现,验证和发展了2002年中耶鲁大学Rosenbaum教授实验室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的观点,很好地解释了PKD基因的突变为什么会引起多囊肾等疾病。因此,这篇文章发表后在生物医学界引起很大轰动。

  坐在记者对面的郭磊平静叙述着发生在他身上的事。

  “最新生物医学成果鉴定的一般方式是同样或类似的结论由不同的实验室相互验证。 一个新的科研成果如果能被不同实验室相互独立证实,通常在较短时期内就能被界内同行认可”。因此,当时美国众多科研小组纷纷在此方向上跟进。在很短时间内,有相似发现的文章达数十篇之多,其中不乏《自然》(Nature),《细胞》(Cell)等一流学术杂志的文章。

  然而,郭磊表示,自己在其后的多次实验验证中,未能有效重复观察到此种现象。哪怕用相同的实验程序和实验材料,照样没有类似结果。后来,他通过不同的实验,发现和证实此种“科学现象”,实际上是实验方法缺陷所造成的非特异的假象。

  之后他又采用各种不同试剂和方法设计,反复重复实验。“这样,我对自己发现的有效性和可信度非常有信心。在此过程中,我还无意中发现了其研究领域一些研究人员在其它方面的直接和间接的造假现象和证据。这更验证了我对这个重大理论是造假而得的怀疑。”郭磊如此认为。

  这时郭磊再回头仔细看其领域中有相关发现的文章,从中发现了多处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破绽。“我的发现揭示,PKD领域这一重大科学进展,竟可能是这样一种皇帝新装式的东西。这种群体造假骗局,严重威胁病人的利益和健康,对社会危害极大。”

  郭磊说,如果第一篇文章是“诚实的错误”造成的话,是可以理解的。这在科学研究中是难免的。但大量的以此数据和现象为出发点的后续研究,不可能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后续科研小组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或有意隐瞒,那就是学术不端。这和当年发生在法国的N射线集体造假事件非常相似。当然,他们这么做的动机,在于为了能更容易发表文章和获得科研资助。

  郭磊指出,在世界一流学府的高端学术研究中,此种集体参与的学术作假现象,远比抄袭、剽窃等形式的低端造假行为“高明”多了,同时对社会的危害也大多了。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