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精神的延续
古时的书院和今天的学校并非完全相同,包含了藏书、读书、讲学、著书、刻书、祭祀等活动。最重要的是,书院给了文人士子一个说话的空间、民间思想自由表达的机会。历史上,朱熹、张栻之于岳麓书院,程颢、程颐之于嵩阳书院,范仲淹之于应天书院,这些名重一时的大师在书院聚徒讲学、著书立说,给书院带来了极高的人气。
借助传媒力量,今天的书院在散播文化和表达思想上应更具优势。以岳麓书院为例,从1999年开始,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联合电视、网络传媒,主办“千年论坛”节目,遍邀海内外名家讲学布道,因为媒体传播,“千年论坛”影响甚广,还出版了《岳麓书院千年论坛丛书》。
此外,岳麓书院还在2005年创办了“明伦堂讲会”,举办以国学为主体的各种学术讲座50多场,除邀请专家学者来此外,尤具特色的是,岳麓书院的研究生可以就某一学术主题定期讲会、自由辩论,对学术前沿问题、人文学科的新成果、新动态和新方法进行探讨。这种质疑问难的形式颇具古风。
相比岳麓书院,其他三家稍显沉寂。白鹿洞书院在2008年4月开办了第一期国学讲座,嵩阳书院也只是承办过几次文化论坛,去年,郑州大学和江西九江学院开展了“嵩 阳——白鹿文化之旅”互访活动。偏处商丘的睢阳书院还忙于复建工程,文化活动尚未涉及。
传统上,“山长”是书院的领袖和灵魂人物,书院以人(山长)而不是以课程为中心。这个理念将对大学开办的书院、国学院提出挑战。近几年,国学大热,一些大学和民间机构纷纷举办国学院、国学班,但已难觅古书院中师生共同起居、相互探讨的治学之风了,大多成为和普通院系一样的学历教育机构,有的甚至沦为靠噱头挣钱的商业场所,有违真正的书院精神。
时隔千年后,书院再次热起,虽不乏文人学士的情怀,但更多的是对书院品牌的再利用。四大书院因为有“二程”、“朱张”、司马光、范仲淹等人的光芒,文化效应明显,加之书院内古迹众多,典故累累,几家书院均是当地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在文化品牌的利用上,四大书院也有很多可以外延的空间。
无论书院本身如何被替代,但极具人文色彩的书院精神一直在流传并绵延至今。四大书院能否效仿五岳(五岳被赋予万山之宗、民族图腾的意义,现已打包申请“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集体组织一些论证,提炼出中国近古以来的书院精神,最终联合申遗,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记者 陈 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