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人才市场通过对今年1—6月参加招聘会的数千名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2009年毕业生求职成本在大幅上升,平均花费达 2000 多元。(7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2008 年公布的第三次学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花费的相关费用人均为1132元。平均求职成本由1132元涨至2000 多元,肯定让一些家庭不堪承受。在我看来,如果求职成本由学生全部承担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众所周知,高校普遍开设有就业指导课,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今年3月,由中国就业促进会与河南省先进文化研究会发起的一项调查非常有意思:在课题组回收的 19893份简历中,76%的简历没有得到专家认可,却有78%的学生都给自己的简历打了80分以上。这说明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教育教学质量存在问题,笔者近年来在单位人事部门工作,一些大学生毕业简历着实不令人恭维,有的学生的简历中联系方式都没有留下,如何推销自己?子不教父之过。高校难道就不应该为学生的求职承担责任和成本吗?
有人以为,谁消费谁应该承担相关的成本,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怎能不承担一定成本。但现实是,造成高校毕业生求职难,成本增加的除了学生的原因外,还有高校的原因,如高校的专业设施不合理、 师资力量不强、 实验设施落后、 管理混乱等影响到学生培养质量,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果把所有的成本转嫁给学生,学校能主动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吗?大学生在报考高校、专业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可能对一所学校、某个专业了解得非常详细,很少有学生对未来就业进行充分论证。相反,让高校承担一定的求职成本,可以调动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学术改革、管理改革的积极性。(李建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