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诗文嫁接流行歌曲 背后的难题与挑战
□姚远光
国学诗文与流行歌曲结合、边游戏边诵读实在算不上是件难事,但真问题需要我们用真功夫去解决,这无疑需要全社会的智慧和共同努力
“现在我们正考虑把经典国学诗文谱写成流行歌曲,以经典诗词为词,结合现代流行音乐让中小学生传唱,这样做的目的是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让国学经典教育深入到学校方方面面。”
“我们可能会向大学生征集以经典诗词为歌词的原创歌曲并邀请著名歌星演唱,这也是一种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辨别的方法。”
这是近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向四川新闻网记者透露的信息。
此言一出,舆论界喧哗一片,褒贬各异。
认同或支持一方认为,此举寓教于乐,将有利于国学的传播。在中小学生中传播国学经典,不应囿于传统的朗读和背诵,应赋予更多的时尚元素。邀请著名歌星以流行歌曲的形式演唱国学诗文,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应予以鼓励。
质疑或反对一方则认为,这注定是一场虎头蛇尾的瞎折腾。国学诗文与流行歌曲在思想内涵、情调风格、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相距甚远,流行歌曲很难诠释古典诗文的典雅蕴藉。对国学经典的传播和普及,政府部门可以鼓励社会各界各显神通,但不宜亲自捉刀上阵,代替社会和市场的自主选择。
笔者认为,国学诗文与流行歌曲联姻,不是一个原则性的大是大非问题,正反双方没有必要一味就此事较劲。对待这样的问题,最好的姿态是宽容,试一试天不会塌下来。
然而,冷静思考,此事暴露出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更值得我们深入分析探讨。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国学经典教育是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
国学经典教育现阶段在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展,所取得的成果不容置疑。我们面临的难题已不是要不要国学经典教育,而是如何开展、怎样做的问题。
在实施国学经典教育的过程中,形式主义、简单化、本末倒置的倾向令人担忧。有的地方进行国学经典教育就是让学生单调刻板地反复诵读、记忆《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幼学启蒙读物,学生不知就里,不明其义。有的地方诵读国学经典要求学生穿古装,见面行作揖礼,甚至有人扮成手拿戒尺摇头晃脑的老师模样。这种做法忽视对国学经典思想内涵的学习而看重形式上的复古,不值得提倡。国学经典教育的教学内容应是典范性著作,经史子集中的“经”是核心部分,诗词歌赋只是其中一隅,若是过度渲染后者,就喧宾夺主了。
国学经典教育缺乏与其他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笔者从不怀疑热衷推广、普及国学经典人士的良苦用心,但凡事皆有度,若把国学经典当成做人明理的惟一理论,就陷入自以为是、孤芳自赏的误区。有人认为有一套国学经典为中小学生垫底,就什么道理都能明白、什么境况都能应付,这势必导致思维僵化、观念停滞、视野狭窄。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全面认识民族的和世界的优秀文化,《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都是能够滋养他们心灵的人类文化经典。
面对国学经典教育中所出现的林林总总的难题,大家都在思考如何解决。教育部官员提出的国学诗文与流行歌曲结合、边游戏边诵读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但其中的挑战不知是否做过充分的评估。
一是来自流行歌曲的挑战。流行歌曲的娱乐性使它能被广泛传唱,生活性使它能帮助受众宣泄情绪和感情,通俗性使它的歌词近似白话,表达的内容贴近生活。国学诗文流行歌曲必须符合流行歌曲的这些特点。
二是来自现行教育体制的挑战。在应试教育没有根本改变,高考指挥棒还在指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大背景下,中小学生的心思会放在大人们为他们精心制作的流行歌曲和游戏上吗?
三是来自社会大环境的挑战。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让孩子苦学外语,这已占据不菲的学习内容和时间;西方的节日和饮食文化越来越受中小学生的青睐;本土电视日益模仿西方选秀等纯娱乐节目。转变社会风气,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任重道远。
这些挑战既是教育界人士不辞劳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原因,也是对冲国学经典教育功效的主要因素。国学经典教育任务之艰巨还远不止于此。有专家提出国学经典教育要“双融入双结合”, 即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相比之下,国学诗文与流行歌曲结合、边游戏边诵读实在算不上是件难事,但真问题需要我们用真功夫去解决,这无疑需要全社会的智慧和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