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解读"学生性接触"事件:成年人需承担责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王旭明解读"学生性接触"事件:成年人需承担责任
2009年07月10日 09:01 来源:CCTV《新闻1+1》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料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央视《新闻1+1》7月9日播出《未成年人的问题,谁的问题?》,以下为节目实录:

  两段视频,两所中学,两起骚扰事件,主角是中学生,地点是学校教室,手机上传,网络转载,人肉搜索,当校园事件演变成一个公共话题,未成年人的隐私我们该怎样保护?重庆造假考生名单该不该公布还存争议,已经被曝光的文科状元承受巨大压力,处罚的同时,当事者的心理我们又该怎样关注?种种传播途径日益发展的今天,保护成长中的未成年人,家庭、社会、法律还需要做出哪些得力举措?《新闻 1+1》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最近一段时间,两段发生在学校的未成年人的性接触的视频,在成年人的社会里面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当未成年人犯了错,甚至他们犯了法的时候,成年人的社会到底应该怎么去对待他们?是宽容还是说去谴责?我们现在经常说叫未成年人保护,保护是应该的,但是这个度又应该划在什么地方?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的是特约观察员王旭明先生,王先生怎么看待这两起事件?

  王旭明(特邀观察员):

  这两起事件发生以后,我想无论作为一个成年人来说,尤其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尽管发生这样的事情相对于全国一亿多中小学生来说,相对于全国几百万考生来说是少数,是个别,但足令人十分痛心。

  主持人:

  我们在开始今天的评述之前,首先还是来回溯一下发生在顺义那所学校里面的事情。

  解说:

  上周五凌晨,一段据称发生在北京顺义五中教室内的视频被传到了网上,视频中,几名身着校服的初二男生在教室内公然非礼一名女同学。

  最近,网络上开始了大范围的对于该段视频的转载和讨论,震惊之余也有网友对视频内的当事人展开人肉搜索。很快,在百度贴吧内,有人贴出了视频中几个人的相关资料,一名网友还提供了三个少年的个人照片和姓名,甚至一个据称其中少年的QQ号也被公之于众。

  这是我们的记者登陆百度贴吧顺义五中吧时看到的一篇帖子,管理员告知网民,将对该贴吧内容进行整顿清理,时间显示是7月3日晚上7点11分,而这个时候该视频以及由它所引发的人肉搜索已经在网上疯传了十几个小时。

  与此同时,北京顺义区教育和公安部门也对该视频展开调查。有知情人透露,有七八名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前往临时调查点接受调查,尽管是星期五,学校也即将放假,但教育部门负责人和顺义五中的中学生们注定难以轻松。好奇的记者在放学时间的校门口,从每个学生那儿打听关于视频当事人的个人信息。

  而被网友人肉搜索并公布了QQ号的那位男生对媒体表示,他与此事毫无关联,但QQ号的曝光让他多次受到网友攻击。而随后顺义区教委的负责人也恳请新闻媒体和广大网民,从保护、爱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立场出发,不要再过分追访、披露受害人相关信息。

  就在顺义五中视频事件余波未了之时,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浙江慈溪职高事件,依然还留存着网络热闹后的痕迹。这段长达3分19秒的手机视频中,多名男生在教室内对一名女生进行骚扰。事后网友们在疯狂的人肉搜索中找到了慈溪职高女主角的QQ空间,这位高中女孩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上被逐一公布。

  “对不起,我忍不住了,我会选择离开这个世上。”这是慈溪视频中的女主角在6月21号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对自己的行为充满自责,在网络媒体各种讨论和搜索无限放大的时候,这样的话语显得多少有些无力。

  如今,关于顺义五中和慈溪职高的视频和帖子都已经被大量删除,媒体并没有对事件做进一步报道,但网络对于此类信息的追捧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就在近两日,一则来自上海的校园课堂猥亵视频再度成为网上热点。不过很快有媒体经过调查,怀疑这是一次网络恶搞,当事人和学校均无从查证。但频繁的转载量,网民对视频的不遗余力的搜索,却呈现出比事件本身更可怕的一面。究竟是谁在需求,并制造着这类信息?

  主持人:

  这两起视频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它们的性质是一样的吗?我们接下来就连线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的主任皮艺军教授,皮教授您好。

  皮艺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你好。

  主持人:

  您看发生在慈溪的这件事情,目前从新闻提供给我们的信息看,女孩子并不是强迫的,这是什么一种行为?另外发生在顺义这所学校里面的事情,这个女孩子是被迫的,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怎么定性?

  皮艺军:

  现在我们网络上对它的认为是男生对女生的骚扰和非礼。但从慈溪事件来看,好像女生是自愿的,从顺义这块来看,强迫的这种倾向也不是很明显,有一种男生更主动的去要求,而女生是半推半就的这种情况。所以作为我们成年人对他们认为是骚扰和非礼,是性伦理的一种沦丧,但从未成年人来看,他认为这是一种性的游戏,或者这是一种异性之间对于生理方面的一种探究。

  主持人:

  皮教授,您觉得他们这种做法是犯错还是说是犯法了?

  皮艺军:

  如果不是那种硬性的一种强迫行为,没有明显的违反女方的意愿,我认为并不是一种刑事犯罪行为,从违法来说也是很难构得上,很可能就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背德行为,也就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主持人:

  还有一个行为就是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互联网上看到这两段视频是因为有的学生拍摄下来,并且把它上传到互联网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皮艺军:

  如果上传和发布,这就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而且是有传播这种所谓的色情信息的嫌疑,在这方面可能就违法了。

  主持人:

  当这两件事情出现以后,现在很多人,尤其是成年人社会里面的很多评价,都说这些孩子是道德沦丧,另外是没有礼义廉耻,您怎么看待这些评价?

  皮艺军:

  成人世界不要轻易给他们插上这种标签。因为首先来说,我们从这个事件里面看到了,我们成人世界对于青少年的这种性教育和他们所谓的青春期教育是不是真正负责了,真正能够为他们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一些从正规渠道所提供的信息。从现在我们国家的这种青春期教育来说,我们认为并没有达到或者是满足青少年这方面的一种正当需要。当我们这种正当渠道没有畅通,或者不是那么很顺畅的时候,青少年必然会用一种非常态的或者一种病态的方法。其实在这里面,这两起案件都是他们异性之间需要探究这种性的奥秘、性的神秘,而我们成人世界,我们的性教育中间,把性看作是神秘的、丑恶的、罪恶的,所以这里面可能存在着教育方面的一种误区。所以在这里面我们认为性应该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轻轻松松的来向孩子们客观的,从正面进行这种教育,而不是让他们在我们正当渠道堵塞的情况下,用自己的一种自行其是的方式去探究,这种探究很可能是违反道德的,也可能是危险的。

  主持人:

  皮教授,我最后一个问题给您,您觉得对这些孩子,应该怎么去保护他们?就这两起视频事件里面的这些男孩子也好,女孩子也好?

  皮艺军:

  作为未成年人来说,不管是什么方式,即使是对他们进行处罚也是要保护,也就是说我们对未成年人来说是一个全方位的保护,这种保护既有隐私方面的保护,也包括对他们将来的前途的一种保护,所以这里面应该是从未成年人自己身心发展的客观情况来看,他们在这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反常的,我们成年人更应该在这方面承担我们自己的责任。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应该让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为主。

  主持人:

  好,谢谢皮教授。王先生您看,刚才皮教授也反复说了,这样一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应该用成年人世界的一些评价钉在他们身上。我想可能说是发起人肉搜索的这些举动,可能正是出于成年人世界的这种对错观,甚至是道义观,觉得他这么做是错的,所以我们要去把他人肉搜索出来,我们好谴责他们,但问题是这些谴责的话语,有的甚至比较难听,当这些罗列在这些孩子身上的时候,产生的效果会是什么?

  王旭明:

  的确,我们应该看到事情的主体是未成年人,因此我们作为成年人在思考这个问题上的时候,的确不应该把他们当做成年人来看待,应该把他们当做未成年人来看待,这样的话就涉及到在处理一系列问题的时候如何把握度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在上网人肉搜索,这些网友们确实有他积极的一面,比方说谴责、批评,促进这个工作的改正。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这个度的扩大,比方说他的姓名公开了,甚至他的QQ号都公开了,我觉得对未成年人确实是一种伤害。

  主持人:

  您刚才也说到了一个度的问题,作为成年人社会怎么去批评他们?因为不批评是不可能的,不批评就是对这种没有底线行为的一种纵容,可是你说怎么去批评,当这些有的时候是劈头盖脸的一些批评到这些孩子头上的时候,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影响?

  王旭明:

  我也觉得切实,就这件事情个体来说,我觉得没有必要去劈头盖脸。刚才皮教授更多的是从法制这个角度上去探讨这个问题,作为我来讲,更愿意从教育工作这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以为的的确确,这个问题说明了我们在教育工作当中,特别对学生的,刚才皮教授讲到了有心理的教育,其实我觉得远远不只心理的青春期的这种教育,比方说我觉得对学生的这种羞耻心的教育。我们虽然说女孩子原来是笑不露齿那样的一个要求,过去封建时代,现在改革开放,我们没有这样的要求了,但是还是有起码的对人体隐私部分的一种保护,一种这样的要求还是有的,这种必要的羞耻之心还是应该对学生进行灌输和教育的。

  主持人:

  您是觉得不仅仅是……

  王旭明:

  是青春期生理的教育的问题。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