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副院长评职称涉嫌造假 不便回答记者问题(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郑大一副院长评职称涉嫌造假 不便回答记者问题(2)
2009年07月03日 09: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两篇论文值得怀疑

  博文作者还提示,申报人的其他学术成果可能也存在问题。

  记者通过查询“中国知网”等论文库后发现,申报表中确实有两篇论文值得怀疑。

  如论文《试论“宽带”对传播的影响》,“何时何刊物(刊号)发表”一栏中显示的信息是“2004.1《北京理工大学学报》CN114083/c”,但记者发现,该论文确实存在,作者却是“付玉辉”,资料显示,作者2003年投稿时,身份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此外,申报表中的《主持人心中当有法》一文涉嫌一稿多投,评审表中的刊物出处为1996年10月的《新闻战线》,而与这篇论文几乎完全雷同的论文在1996年9月的《声屏世界》上也发表了。

  另外,让记者诧异的是这些论文中,有多篇论文署名为“贾世秋”,而不是申报表中的“贾士秋”。

  记者在该院内部通讯录上,也看到署名为“贾世秋”,但“贾士秋”的署名也普遍见于该校公布高级职务评审结果及学生论文指导教师栏等材料中。

  经进一步查询,记者发现,贾士秋先后在郑州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学位。200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师从成美教授学习新闻理论,获新闻学博士学位。2004年赴美国纽约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一年。1998年入选“河南省优秀教师”,2002年入选“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2006年入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对其研究成果有着这样的介绍:先后出版《广播学论》、《新闻发布理论与实务(上、下卷)》等专著,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节目主持人通论》,参编《应用广播学》、《中外广播作品评析》和《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等国家级通用教材;独立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篇,其中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共计15篇。

  但这些作品,都没有出现在这个正高职称评审表中。

  当事人不方便回答记者的问题

  7月1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辗转联系上了贾士秋。她表示她需要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来回应媒体的采访。

  记者问:“那个申报表是不是您的,那本书是不是您的著作,这应该是个很简单的问题。”

  贾士秋说:“这个说起来时间比较久,我们学校有专门的发言人,我不方便就这个事情来单个地回答你的一个问题。”

  记者问:“孙聚成在其个人专著中也列了这本书?”

  贾士秋说:“对,我们是同学……”

  记者问:“那您也列了这本书?”

  贾士秋说:“我们是在一个系列里头的。有关的问题,在我们学校允许我面对媒体的时候,我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我在学校,正在开会,校长组织的会也正在说这个。”

  记者问:“您那有这本书吗?我们去看看这本书,好吗?”

  贾士秋说:“如果你要来学校的话,由学校统一安排。需要看的话,学校会给你看。”

  7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郑州大学,先去了新闻与传播学院,学院党总支书记焦世军介绍说,贾士秋老师没有到院里来,他随后与贾电话联系,但无人接听。焦世军说,自己到新闻学院才一个月,对于网上的质疑情况还不清楚,目前学院也没有接到校方相关部门的通知。

  郑州大学一位负责此事件接待的人士则表示,学校对此事已经展开调查,鉴于调查还在进行中,需要等调查结果出来后再介绍相关情况。对于记者查看申报材料的请求,也没有获得这位负责人的同意。

  7月2日一整天,记者多次拨打贾士秋的手机,均无人接听。晚上7时,记者再次登录上述博客文章,发现这一网页已经无法打开。

  本报郑州7月2日电 本报记者 雷宇 叶铁桥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