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殡葬业面临人才断档 80后接班入殓师(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北京殡葬业面临人才断档 80后接班入殓师(图)(2)
2009年06月23日 11:05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北京殡葬业将公开招聘启动换血

  6月18日上午,八宝山殡仪馆整容室,两名80后遗体整容师张洋(左)和张祺正在为一具遗体化妆。

  为奶奶化上最后一妆

  张祺是主动要求为奶奶化妆的。那一天,他不记得在整容室里呆了多长时间,只记得化了又化。

  去年8月,张祺的奶奶患淋巴癌去世。最后的妆是张祺化的。

  张祺是主动要求的。他觉得,这是他能做到的为奶奶尽孝的最好方式。

  他也曾踌躇———他不知道在这个岗位上面对一个亲人,情绪是否能够承受得住。

  奶奶出殡的那天早晨,张祺像往常一样7点到岗。

  和平时见到的情景一样,整容室的门开了,又关紧了。一具棺木被徐徐推入,停在正中央。

  他轻轻揭开盖布。奶奶的容颜就在那里,离他不足一米之遥。

  他凝视着这个曾疼爱过他、也反对过他做这工作的老人,屏住呼吸,手指慢慢靠近她的脸颊。

  他说,一触到奶奶的脸颊,心里便安静了,也专注了。

  那一天,他不记得在整容室里呆了多长时间,只记得化了又化。

  奶奶的皮肤已经有很多褶皱了。他想用粉底遮掉这些岁月的痕迹。可是,奶奶不

  喜欢浓妆,还是自然的好。

  于是他将粉迹擦去,重新调出最接近奶奶肤色的颜色。

  奶奶的眉毛有些杂乱了。他要把它梳得齐齐的,然后再化。

  奶奶的头发不能是凌乱的。每一缕发丝都要拢好。

  前来送行的亲人们,早已等候在楼下告别室。张祺最后一遍审视奶奶的容颜,安详、端庄,如平时沉睡一般。

  他再帮奶奶抻好身上的衣角。尽管衣服已经很平整了。

  每一个细节都满意了。张祺将奶奶的遗体送出整容室,然后换上衣服,加入送行的队伍里。

  “奶奶,我为您做了最后一件事。我给您送行了。”

  这句话被张祺反复默念。念着念着,脸上已挂满泪水。

  那天之后,亲人们都说,他长大了,懂事了。

  那天之后,他也更加体会到了这个职业的意义。

  他说,整容师所描绘的是一个人最后的样子,要把他们因死亡而扭曲的痕迹恢复成生前有尊严的形象。这样,就能让生者少体会死亡的残酷,多感受一分安慰。

  在张祺的师傅刘瑞安看来,遗体整容师不仅能够送行逝者,慰藉生者,更重要的是记载了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

  这位国家劳模迄今已处理过1万多具遗体。

  刘瑞安说,遗体整容大有“学问”,不能一味讲究美,而要讲究还原感。一般地,他在整容前会先了解逝者的身份。

  即使是同样的五官,在不同职业、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之下,也会展现不同的气质。这种精神气质把握住了,人就“像”了。比如为军人整容,就尽量少用红色,塑造干净硬朗的感觉。

  殡葬业人才“断档”困境

  现在殡葬行业一线人员几乎没有30来岁到45岁之间的人,形成了一个15年的年龄断层。

  张祺和张洋的到来,让刘瑞安为后继有人感到安慰。

  他同时也担忧遗体整容师乃至殡葬一线人员的人才“断档”问题。

  八宝山殡仪馆有5位遗体整容师。除了张祺和张洋,刘瑞安50岁,另两人在55岁左右。

  刘瑞安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殡仪馆,当时快60岁的老父因无人接班导致没法退休,他于是子承父业。第一天报名,第二天检查身体,第三天就开始接运遗体了。

  “以前,人家根本不愿干这个,心理上过不去这道坎儿。”刘瑞安说。

  大约三四年前,北京最大的两个殡仪馆———东郊殡仪馆和八宝山殡仪馆相继出现了遗体整容老师傅退休,接不上茬的状况。

  殡仪馆的一线工种主要涉及火化师、遗体整容师、遗体接运工、殡仪服务员“四大工种”。在八宝山殡仪馆,有100多人从事这四项工作。

  四项工种中,除了殡仪服务员一般为年轻人之外,“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另三个职业中,目前的“主力”都是50岁左右的老师傅。

  此外,在事业单位编制下,一般人满了就不再招了。北京殡葬业一线人员中,很多人像刘瑞安一样,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干到今天。

  现在,一线人员几乎没有30来岁到45岁之间的人,形成了一个长达15年的年龄断层。

  八宝山殡仪馆一位负责人说,目前每年都有一批老师傅退休,“估计十年之内,这些老师傅就全走了。”

  公开招聘启动“换血”

  社会观念的转变,殡葬业就业环境的改善,以及近年来的大学生就业难,让殡葬这个冷门行业得到了重视。

  因人才“断档”,近两年北京市殡葬管理处一直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同时,在事业编制外,开始招聘相对灵活的合同制人员。

  今年,上海殡葬行业组织了一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吸引了5000多名大学生。

  北京殡葬部门有关人士称,北京可能不会组织大规模的殡葬专场招聘会,但几乎每年都会有招聘计划。招聘的岗位除了一线工种外,还有服务、管理、营销类人员。

  据他介绍,北京对殡葬业的定位是“服务业”,下一步将拓宽其外延,会将殡葬美学,心理安慰等现代殡仪文化融入服务内容中。人员结构上,也会增加这部分人才的比例。吸收年轻人,不仅因“后继无人”,也是为了借鉴他们的观念和创意。

  对于殡葬行业能否吸引年轻人来投,北京殡葬行业有关人员拿出了一组数据:

  2007年,北京市殡葬系统计划招收五至六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做行政工作,半个月内就收到了清华、北大等高校学生的500多份应聘简历,近四分之一是研究生。

  对此,北京市殡葬管理处一名负责人说,除了得益于社会观念的转变,殡葬业就业环境的改善也令大家不再“嫌弃”这个职业。

  该负责人还坦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也让殡葬这个冷门行业得到了重视。

  刘瑞安也说,其实现在的年轻人和以前的不一样了,他们不抵触这个。甚至,越来越多的父母也发现了这个职业的优点———待遇稳定,自由度高。

  并不是所有人能发现这些优点。

  在张洋的几次相亲经历中,一旦他“坦白”自己的职业,就会出现这样一幕:姑娘婉约地起身,很礼貌地说:“我还有事,先走了!”

  采写/本报记者 温薷 摄影/本报记者 孙纯霞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