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锌:
我看到这些数字,我也是非常的担心。因为一方面我们看到,如果这些数字是准确的话,那么它表明了技术的胜利,但是它同时折射出人的悲哀,在这样一个,整个高校,我们说的象牙塔之中,如果说技术这样一个镜子照出的是这样一幅让我们触目惊心的画面,我们当然是恐惧也好,躲避也好,甚至逃避也好,各种各样的心态都会有的。
在高校里面,这样一种论文,我们知道每年要产出大量的论文,由学生完成,由教员来完成的。首先在第一个层面上,如果这个技术真的能够遏制,它的遏制效率很高的话,那么它可能会对学术的环境,在短期内产生影响。但是,假如不断制造论文的这样一个环境还是存在,压力还是存在,需求还是存在,那么也许真的就像我们短片中刚才所说的,技术刚一出来,我们就找,去寻求破解技术的技术。
主持人:
今天我们演播室关注的是当论文的反剽窃系统软件出来以后,人们的一系列反弹,我们的节目稍候继续。
主持人:
什么样的情况叫做论文抄袭?抄袭以后又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接下来我们不妨对比一下国内外的相关做法。
(播放短片)
解说:
如果不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那篇抄袭来的论文,北师大哲学博士杨伦将9天后拿到自己的博士学位,而他的导师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此刻也不会深陷“抄袭门”的烦恼中。
近期,一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署名为陆杰荣和杨伦的哲学文章,被媒体对比发现,有80%的内容抄袭了云南大学多年前的一篇论文,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学术乱象的讨论,而今东窗事发,杨伦和导师陆杰荣的前途也变得风雨飘摇。
最近一段时间,学术论文抄袭丑闻事件频频曝光。上个月,有网友在天涯论坛曝出,东北财经大学的一篇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是直接用查找加替换键,把南京财经大学的一篇论文中所有的江苏改成了山东,除了一些统计数据稍微进行了改变之外,从目录到正文,几乎一模一样。
最后,媒体又曝光了一起史上更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抄袭者一字不差的直接用复制加粘贴完成论文,两篇论文除了致谢不一样以外,其他内容几乎一字不差,有的网友就发出了“论文抄袭没有最牛,只有更牛”的感慨。
对于近期密集出现的论文抄袭三重门,让人扼腕于学术的沦陷。就在今年“3•15”当天,借着打假日的由头,教育部也对论文造假行文下了一剂猛药,教育部长周济在这一天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座谈会上高调地提出,对学术不端的行为,就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要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一旦发现,彻查到底。
虽然教育部的表态十分的坚决,然而摆在学术界面前的最大问题是,我国对于抄袭剽窃目前没有明确的标准,我国的法律法规也未对此方面做出过明确示意,究竟怎样算抄袭,抄多少算抄袭,目前都是依靠小部分业内人士的个人经验判断,以及依靠偶然的机会来发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