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自己从贵阳中医学院毕业后进入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工作,表现突出,33岁就当了院长。
自从1992年调到原遵义市卫生学校工作后,他就再没去医院坐诊了。他说,如果我去医院坐诊,患者都不愿走的。
但他常年在办公室进行“免费义诊”,“最多一天看20多个病人”。“他们都知道在课间来找我”。
记者在申惠鹏的办公室采访的两个小时内,有两名患者前来求诊。遵义五中的王姓女教师说,“申医生很有名。”
记者在贵州省卫生厅的网站上查到了申惠鹏的名字,证实其确实拥有《执业医师资格证》。
申惠鹏说,尽管正高职称对50岁以上、中医专业的申报者未做外语和电脑的要求,但自己懂三门外语:中学时学了俄语,大学学了英语,工作后为研究中医又自学了日语,不过都是“支离破碎”。会使用电脑,“课件都是自己做的”,只是打字很慢。
他表示,自己没有抢夺别人的劳动成果,在科研项目中与其他教师是合作关系。
但记者拿到的两份手写的“情况说明”说明了这种“合作”的起源。
一份是医专教师伍明江写的:
“我……于2007年申报省教育厅‘薏苡仁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课题。当年未获得省教育厅资助。2008年上半年期间申惠鹏校长找我谈话,后来谈论课题问题,申校长问我:‘你的那个“薏苡仁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省教育厅批准没有?’我说:‘没有,资格审查没通过。’(对于这个课题,申校长参加2007年申报省教育厅之前学校学术委员会讨论,知道我的这个课题),申校长说:‘你再整理一下,申报卫生厅项目,我来负责。’当时我想领导开口了,能说‘不’吗?我还回问申校长:‘卫生厅项目好像报过了!’申校长说:‘没事!’后来我把材料给了申校长。”
另一份是该校教师宋家典写的:
“我是遵义医专教师宋家典,在2008年3月曾申报贵州省教育厅教改课题《探索大学德育教育与红色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未果。2008年9月14日,申惠鹏校长主动找我谈话,要求把课题再审校上报,说:‘我来做申请负责人上报,一起合作,这样申报成功的可能性大些。’对于这一提法,我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自己的创意应该由自己负责完成,另一方面,课题要是申报成功,毕竟会有益于医专的评估和课题的实现。最终,我把电子稿交给他,由他负责组织上报,做负责人,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记者分别致电两位教师,二人都证实了内容属实。宋家典说,由于担心影响不好,他已经主动到教育厅要求把立项取消了。
另一位被卷入到“职称门”的教师吴慧娟作出的“情况说明”则与学术委员会的鉴定不一致。吴慧娟说,“刊于《贵阳中医学院学报》第5期的文章《张仲景内科急症证治析》系由申惠鹏老师撰写原始手稿,经我修改和完善,完成电子版后联合署名发表的。”“刊于《新中医》2008年第10期的《朱丹溪郁病证治及其代表方探析》一文,与本人无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