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神童11岁读数学硕士 父母不再当陪读(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香港神童11岁读数学硕士 父母不再当陪读(图)
2009年06月09日 08:04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9月份,小诗钧将开始攻读硕士学位。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今年9月,年仅11岁的沈诗钧将开始攻读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硕士阶段的课程,这无疑又是轰动教育界的一大新闻。

  沈诗钧是香港人公认的“神童”。2007年9月,9岁的沈诗钧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大学生,为公众所关注。

  随后沈父刻意避开媒体,沈诗钧度过了两年低调的大学生活。近日,沈诗钧刚刚结束了大二阶段的学习任务。

  与内地的神童集中在一起“扎堆”学习不同的是,沈诗钧在香港浸会大学与20多岁的成年学生一起上课。

  这样一种全新的神童培养模式给人们带来哪些启发呢?

  近日,本报记者前往香港独家采访香港神童的大学生活。

  6月7日,在香港浸会大学一间名叫联福楼的餐厅里,记者见到了11岁的沈诗钧。

  比起两年前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沈诗钧明显长高了,但仍保留着一张稚嫩的脸。“快喊何叔叔!”沈诗钧的父亲沈振雄对孩子说。但沈诗钧有些羞涩,没有好意思喊出来。

  父母不再当陪读

  沈诗钧刚刚结束了大二学期的期末考试。此次,沈诗钧一共考了6门课,其中4门是有关数学的,还有一门西班牙语和一门意大利语。6月7日,期末考试成绩仍未公布,不过沈诗钧并不太担心。“数学肯定没问题,西班牙可能不是很好。”沈诗钧抓着脑袋,有些顽皮地告诉记者。

  在此次的一次考试中,100分为满分的微积方程中期考试中,诗钧得99分,全班排名第四。

  对于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来说,沈诗钧已经顺利地度过了两年的大学生活。

  2007年9月,沈诗钧入浸会大学后,有整整一年时间,沈振雄都是当沈诗钧的陪读。“ 作为父母,刚开始主要是担心他年龄太小不适应大学生活。后来,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只花了很短时间,他去上厕所、去食堂、找老师都没有问题了。”

  从去年9月开始,沈振雄决定不再每天陪儿子上学了,沈诗钧从此独自上学、放学。

  家住香港湾仔的诗钧每天在上学的路上就要花费45分钟,他先从湾仔搭巴士过海,然后在红磡坐两站地铁到九龙塘,出地铁口后再步行15分钟到学校。

  沈诗钧每天的生活都十分有规律,每天早上8点起床,晚上9点睡觉。晚上放学回家后,他还温习两三个小时的功课,几乎是从来不看电视,也不打机。课余时间,沈诗钧最喜欢玩的是“LEGO”,一种像积木一样的儿童益智玩具。

  与普通学生一起上课

  根据浸会大学的安排,沈诗钧上课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与其他普通大学生一起学习。浸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唐创时博士说,浸会大学特别为沈诗钧同学设计了五年全日制课程,完成后可获颁数学理学士学位和数学哲学硕士学位。沈诗钧于首学期修读四科,包括两科一年级数学主修科《数学分析》和《统计方法和理论》,以及两科通识科《基础计算机》和《西班牙文》。

  至于沈同学选修的科目,则会因应他上学期的学习进度作配合,决定选修那些适合他发展的学科。沈同学于五年内,除数学主修科目之外,需要与其他学生一样修读语文、体育、计算机、宗教与哲学等科目。

  唐创时说,浸会大学以英语授课,沈同学选修课程的要求和学分不会有别于其他同学,教师在讲课时亦会一视同仁,他将与其他同学一起上课和研修,进行学术研究,他同样需完成课程的要求,缴交功课及通过考试。与其他新同学一样,数学系将安排系内教授作为沈同学的学术导师,专责发展他的数学潜能和做师友辅导。

  刚刚结束的大二学期,沈诗钧平均每天有5个小时的课程,一周总共有25节课。

  个子小定坐第一排

  沈诗钧是小学都没有读完,就从小学一下子跳升到大学。面对更自由和更有挑战性的大学生活,沈诗钧说自己并没有什么压力,相比读小学而言,他更喜欢读大学,“因为不需要学习那么多的东西。”

  在浸会大学上课的时候,沈诗钧有一个习惯,就是肯定会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因为其他人比我高。”沈诗钧边告诉记者,边做出调皮的表情。

  在上课的时候,教师也经常会点沈诗钧回答问题,“教语言课的老师最喜欢点我回答问题。上数学课的时候,别人不会答的问题,老师也会点我回答。”

  沈诗钧最喜欢上的课也是数学课。在沈振雄的记忆里,沈诗钧对于数学一直特别感兴趣。在沈诗钧上大学之前,有一次父亲专门问他,“兴趣是什么?” “数学”,沈诗钧回答得很干脆。

  正是因为沈诗钧从小对数学感兴趣,沈振雄才开始不断教儿子数学,并且不断增加沈诗钧对数学的兴趣。“并不是我自己喜欢数学,才教儿子数学的。我有时也在反思,是不是自己影响了他的兴趣,而会阻碍他的发展。”沈振雄说。

【编辑:吴歆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