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抄袭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肃学风任重道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论文抄袭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肃学风任重道远
2009年06月02日 15: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2电 被称为比“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还要牛的论文抄袭事件今日将有定论,华中师范大学昨日透露,校方已对该校毕业硕士胡春林涉嫌全文抄袭广西大学黄晓慧的硕士论文一事,展开调查。是否抄袭,结论今日公布。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上海一所高校的博士生小唐举报,他在中国期刊网发现两篇标题同为《试论财经领域的新闻舆论监督》的硕士学位论文,除“致谢”部分不一样外,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内容、注释、参考文献完全相同,一字不差。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谭根稳透露,文学院的学位委员会和校学位委员会已召集专家,对两篇论文逐字核对核实,还将质询胡春林本人,并将此事通知了胡春林任教的湖北工业大学,如经核实抄袭结论成立,胡春林硕士学位将被注销。

  论文抄袭 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事实上,就在几天前,被称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才刚刚处理完毕。

  5月21日,有网友发表题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直接用替换键搞定,我无语了》的帖子,将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抄袭事件公之于众。

  这篇被指“抄袭”的论文题为《山东省FEEEP协调度研究》答辩日期:2007年11月;网络出版投稿时间:2008年3月19日”。而被抄袭的对象是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FEEEP协调度研究》,答辩日期:2006年12月27日;网络出版投稿时间:2007年7月16日。”

  帖子中描述了两篇论文的比对情况:整体框架完全一样,除了把‘江苏’两字替换成‘山东’,把江苏的统计数据换成山东的统计数据,以及一些统计指标的对比排序结果稍微改变之外,从摘要到目录到文献综述到正文分析再到后面的对策几乎完全一样,就连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也一模一样,就差后面的致谢不同了。发帖人列出5处内容,分别摘自论文的中文摘要、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从贴出的内容看,两篇论文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

  5月26日,东北财经大学有关人士证实两篇论文“雷同”属实。5月27日,东北财经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决定,抄袭者袁新被撤销硕士学位,收回已发放的硕士学位证书。

  网上论文买卖供需两旺

  虽然各方都在大力整治学术不正之风,但“网购”毕业论文仍是部分毕业生过关拿文凭的捷径。

  有网店打出“代写毕业论文。本科80元/千字,专科50元/千字。博士、高校老师撰写。如果你导师不满意,免费修改”的招牌,还有专门的论文代写网站,以“专业”揽客:各种论文分类详细,从经济管理、文学艺术到医药医疗、农业园林一应俱全,论文字数及价格明码标价,专、本科论文每千字100元、硕士论文每千字180元,博士论文则要根据专业、要求、时间来定价格。

  对此,许多学生并不排斥,有的甚至认为这是各取所需。大多数学生给出的理由是,没时间写,也不知道该怎么写,与其找资料贴贴剪剪抄抄,还不如去买一篇来得实惠,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大。更有学生表示,只要论文质量过得去,付费也是等价交易。

  “最牛抄袭”一再出炉 肃学风任重道远

  一再曝光的论文抄袭事件,让人们在为抄袭者的行为感到不齿的同时,更多地开始思考,是什么让原本神圣纯净的学术界变得暗涌“抄”动。

  有媒体认为,导师、审查小组、答辩小组老师的不负责任消磨了学生的写作之心,助长了抄袭之风。《光明日报》认为,强化责任心,填补疏漏是制度建设的努力方向。

  对于学生自身而言,不能仅用道德话语与学术标准去要求那些迫切需要获得文凭证书的学生,有评论指出,应看到这种“不诚信”的行为是如何被催生出来的,要从社会的诚信建设入手,加以解决。

  半岛网的分析指出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教育体制的缺陷:先定题目再写论文的常式,使得论文很容易脱离实际;论文制度恒久不变,这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论文写作已经如同死水一潭,而各高校对论文抄袭也少有明文的处罚规定。这样没有更牛、只有最牛的论文创作最大的好处就是很快能让学生获得学分,危害的却是国民教育。如果任其发展,学子们惟一得到的也就是那冰冷的学分了。

【编辑:朱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