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核心期刊不应成为学术研究的唯一评价标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学者:核心期刊不应成为学术研究的唯一评价标准
2009年05月14日 16:40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核心期刊现在俨然成为一种超级评价尺度,与广大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由此引发诸多社会负面效应。其实,核心期刊的功能是为图书情报机构馆藏期刊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为读者选择、阅读期刊文献提供“门径”。事实上——

  核心期刊收费刊文,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近日,媒体报道商场现代化杂志通过收版面费巨额敛财的消息,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学术界这一“潜规则”的关注。何谓核心期刊?其遴选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它为何会引发如此巨大的负面效应?其症结在哪里?又该如何消除?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中国核心期刊的发展:从“沉寂”走向“辉煌”

  所谓核心期刊,是指从同类期刊中,通过一定的方法,筛选出学术水平较高、信息水平较丰富的期刊,作为图书馆采访、典藏与读者利用的参考。

  长期研究核心期刊问题、并著有《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一书的《南通大学社科学报》执行副主编钱荣贵告诉记者,核心期刊的概念是个“舶来品”,最早是由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于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的。

  布拉德福的研究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论文刊登在3.2%的期刊上;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1971年,SCI(科学引文索引)的创始人加菲尔德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引文出现在 1.25%的期刊上。

  上述研究表明,越是高质量的期刊,其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被引指数就越集中,从而派生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之名,源自西文“corejournals”。1973年,我国的《国外书讯》杂志率先译介西方的核心期刊理论及国外科技核心期刊表。

  钱荣贵认为,核心期刊的引进,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1973年前后,国内经济凋敝,文化式微,图书馆经济更是拮据,在此情况下,译介国外各科技领域核心期刊,其意义就在于帮助图书馆了解国外科技期刊,以期国内图书馆能以“最少的经费订购最为有用的国外期刊”。

  “核心期刊引进后,虽然很快克服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在图书情报界生根、发芽,但当时只是作为一种纯粹的学术参考工具,并没有在学术界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可以说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编辑杂志社常务副主编周彦召博士对记者表示。

  但这一局面在上世纪90年代末被彻底打破,由于国内普遍运用核心期刊来作为论文评价和学术期刊评价的主要依据,并且相关主管部门在学位点建设和职称评定中也大量参照核心期刊,使核心期刊的功能极度泛化。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重量不重质,重刊不重文的学术风气愈演愈烈,进一步强化了核心期刊的作用。”周彦召博士对记者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在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核心期刊论文的发表数量,已成为考核的“硬指标”。以中部某高校评定社会科学类教授为例,该校对教职员工的申报资格,给出了明确的数量要求。按照规定,只有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才有资格申请教授职称:“独立撰写并出版一部15万字以上高水平学术专著或参编21世纪课程教材和研究生教学用书,并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一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8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5篇以上为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论文;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8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1篇以上为一类期刊论文;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8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2篇以上为二类期刊论文。”

  “可以说,国内核心期刊的遴选、应用和研究,在经过多年的沉寂之后,在当前步入最为辉煌的时刻,进入到了狂飙突进的‘全盛’时期。”钱荣贵无奈地对记者表示。

  供需失衡的“核心期刊市场”呈现出典型的“牛市特征”,其遴选和认定,成为操纵我国学术期刊生存与发展的“有形之手”

  “如果说,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以核心期刊的论文数量作为考核的硬指标,一举确立了核心期刊的‘学术地位’,那么,针对研究生的论文考核方式的施行,则标志着核心期刊真正进入了‘牛市’。”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2006级博士生龚志勇对记者表示。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针对研究生的论文考核在各高校开始推行,并很快推广开来。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基本要求是在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有的甚至达到了5篇。并且其考核非常“刚性”,如果不能发表,毕业论文答辩就不能进行。

  据4月27日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我国在校研究生人数128.3万人,其中博士生23.6万人。当前,我国的学术期刊大约5000多种,而收录核心期刊数量最多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的核心期刊仅1983种。比照这一数字,以每名研究生每年发表1篇学术论文计,现有的刊物光发表学生的论文都不够,而要求研究生的论文发在核心期刊上,则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正是由于很多学校和科研机构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一项硬指标,造成了千军万马同挤“独木桥”的局面。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晔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坦言:“在这种情况下,核心期刊的版面收费就难免水涨船高,不仅侵蚀了学术期刊版面收费所具有的有限的合理性,而且把其荒谬之处成倍放大,在社会上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需求的刚性加上供应的短缺,使学术期刊特别是核心期刊成为高度稀缺的社会资源,共同造就了核心期刊版面费‘牛市’。近年来,核心期刊的版面费呈现直线上升的态势,我们成为了受害者。”龚志勇告诉记者。

  记者以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生的名义递交了一篇论文给西部一综合性核心期刊,并联系了该杂志社一位姓张的编辑,这位编辑说,文章发表可以,但必须交版面费,每个版1500元。当记者以经济困难为由希望少交一点时,他表示,我们是CSSCI期刊,这个收费已很便宜了,中部省份一相同级别的刊物已经收到一个版3000元了。

  由于“买家”众多,核心期刊开始打“擦边球”,有的刊物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版面从60页升到80页再到100页,有的甚至将近300页,版面价格也从300、 500 元涨到1000、2000 元甚至上万元。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