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菲菲轻快地走在教学楼前的石阶上。当全球就业形势受经济危机侵袭一路下滑,大学生普遍遭遇就业难的困境时,这名即将从民办大学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却在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就在不久前,她通过了迪拜快速连线银团公司的面试。
“这对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欧阳菲菲对未来的岗位感觉满意,“工资待遇只是一方面,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能学到不少东西,而且语言能力提高得也很快。”
欧阳菲菲是北京逸仙航空专修学院2006级学生,入校后不久,她就为自己设计好了未来。接受完校方组织的就业指导后,她对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那时我做梦都想当一名空姐。”欧阳菲菲说,虽然3年后找到的工作与自己的初衷有些偏离,但相比之下,“国外的就业经历能创造更多潜在的价值。”
和欧阳菲菲一样,她的同学在入校后都要接受校方的就业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性格分析、能力分析、主观能动性分析及兴趣爱好分析等一系列评估。北京逸仙航空专修学院院长杨红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来求职,而且让他们在就业后对自己的去向大多感到满意,同时用人单位也喜欢这样有准备、上手快的毕业生。”
在很多学生看来,学校组织的就业指导,是他们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的关键。宋扬,2004级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在接受完系统的就业指导后,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港澳地区的航空旅游业。2007年,她如愿进入香港豪华邮轮公司工作。
“从学生到单位员工再到社会成员,跨度很大,这个过程需要一个机构去引导。”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小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就业机制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否则会对人才培养造成极大的浪费。
事实上,逸仙航空专修学院几年来开辟的几大就业渠道,受金融危机影响已大幅压缩。一方面,由于全球旅游业遭遇冰霜,服务行业的人力需求下降;另一方面,一些航空公司的航班数量减少,几大航空公司原计划订购的飞机也被迫取消,市场需求空前紧缩。在此情形下,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成为民办大学继续生存的必然选择。
“我们迅速出击,四处考察,很快就抓到了两大订单。”杨红说。
第一大订单就是迪拜快速连线银团公司。从2009年9月起,阿联酋将修建一条贯通6个酋长国的快速地铁线,建设期为3年,由此将创造7000人的就业需求。 2008年11月,阿方在全国范围内发布用人信息,并找到国内几家劳务外派代理公司帮助他们招募合格人选。虽然这期间有很多学校选送了学生,但由于英语不达标,这些学生大多数被退了回来。
“当时我们没有第一时间出击,而是抓紧时间,根据选送要求,组织编写了一套‘地铁服务英语专用教材’,在即将毕业的学生中展开培训,后来证明,我们的选送率很高。”该校教学部老师张文秀说。
另一大订单来自新加坡。2008年,新加坡开发了博彩业,无形中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和酒店业,订单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形成的。据负责就业工作的一位人士介绍,对方提供见习和正式工作两种工作形式,加起来将产生2000多个工作岗位。本报记者 谭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