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交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权威人士来到上海交通学校,对该校新学年即将开设的大类专业“智能化交通”进行专家论证。据了解,该专业方向市场需求强劲,可创设一大批职校生就业岗位。这是本市中职校应对就业寒冬,创新思变的一个缩影。据介绍,今年本市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仍总体看好,不少学校的毕业生甚至成了蓝领市场的“香饽饽”。
主动想办法不“坐等”
不少学校摈弃“坐等客上门”的念头,加强就业推荐部门力量,对学生强化就业指导,调研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使学生就业选择更加“有的放矢”。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有个独创之举———
每天同步播放市劳动保障部门公布的就业信息,教导学生“要主动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来适应你”,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校长张云生说,学校决定加大经费投入,为学生千方百计寻找就业机会,并利用校会班会、家长会、报刊等各种渠道开展就业形势教育。还有的学校“双管齐下”拓宽就业途径,帮助学生“先就业后择业”,除了由学校推荐外,还发动合作企业、学生家长一起动脑筋想办法,保持毕业“出口”通畅。
找“缺口”错位竞争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上海“三校”专业设置雷同较多,容易造成学生找岗位难、淘汰率高,只有展开错位竞争,才能赢得一席之地。“电子商务”
曾一度是热门专业,各校争相举办,但目前已臻饱和。上海交通学校果断实施转向策略,将其改为基于电子商务的“城市配送物流”专门化培养方向,找到了未来就业市场的一个缺口。董恒甫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陆震谷告诉记者,“图书信息管理”是学校的骨干专业,也是市重点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前几天,中国中学紧急要求学校输送5名该专业毕业生,但是由于学生都有了就业方向,最后只敲定了3名学生。学校由此觅得了新的就业增长点,今年新设“学校事务”专门化培养方向,估计“就业100%没问题”。
聚焦资源提升素质
今年起,一些中职校将适度控制招生规模,做强内涵,大幅削减“出口难”专业的招生数量,聚焦资源提升毕业生质量。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新生入校,先进行通识教育,一年后再实行“职业试探”,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市场需求,引导学生理智选择和确定专业方向。校长邬宪伟说,学校近几年来的就业率始终保持100%,和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密不可分。
在上海交通学校,所有学生通过“大类专业”招生入校,最后一年再确定专业及专门化方向,如先按照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大类招生,专门化方向则散分为高级轿车维修、汽车商务、汽车美容装潢等。这样,使学生择业压力进一步减轻。据了解,该大类专业就业率达到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