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起,义务教育阶段分校将全部被取消,各分校也将分别转制、停办或被收为公有。
自2002年起,我省出现了首批公办学校所办的分校。以郑州市区为例,目前初、高中分校共达17家,这些分校均为知名初、高中学校所办,另外还有4所热点小学所办的分校。连续几年来,分校的招生等问题引发了诸多矛盾,但同时,分校也解决了相当一批渴望入读优质学校学生的入学问题。
那么,分校停办之后,分校前期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能迎刃而解吗?停办后的分校及择校的学生又将何去何从?
分校之“乱” 引发各类问题
2002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教基[2002]1号),其中提到,经批准进行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试验的学校、幼儿园可以依托优质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这类学校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必须实行独立的经费核算和人事管理,有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进行教育教学。
2002年,我省出现了首批公办学校所办的分校,之后的几年里,分校日渐红火,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根据相关政策,分校必须达到“四独立”标准方能创办,但目前已经存在的分校在校址选择上或用本校的部分校舍,或占用校办工厂,或租用房屋办学,或“一校两制”混合编班;在教学上,分校的学生与本校学生共用活动场地、实验器材和教师;在管理上,分校也多是由校本部派去领导进行管理。
关于分校的“四独立”问题,各地教育局屡次强调,每年招生时也三令五申:分校达不到“四独立”的取消来年招生计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分校的各类问题依旧“久治不愈”。
二、因挂了“公家”的名,分校每年的招生形势一片大好。尽管我省实施小学毕业生就近分配、取消升学考试已长达12年之久,但分校出现后,各分校自每年4月底至6月持续不断的招生考试已经成了尽人皆知的“秘密”。
分校的乱招生导致了学校间的生源竞争,学校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与此同时,乱招生也导致了乱收费现象的发生,不按招生计划招收学生、私自留计划招生的现象在分校比比皆是。
三、分校性质属于民办,但因挂了公办名校之名,其社会竞争力远远超过了公办薄弱学校和民办学校,使得公办薄弱学校的招生形势不容乐观,纯民办学校的生源更是令人堪忧。
分校之“好” 解决部分学生择校所需
虽然设立分校有弊端,但也有益处。以郑州市为例,自1996年起,小学毕业生全部实行“就近分配”政策。但这一政策在以“胡同”定入学的执行操作中,出现了部分家长不认可所划片学校的现象。“以家庭住址来定学校,有的学生被分配进'好'的学校,有的则被分配进'不好'的学校,这也是教育的不公平。”家长们对此可谓众口一词。因此,在分校未出现前,托关系、造假户口想入读“好”学校的现象层出不穷。
从2002年起,郑州市一些优质初中分校出现后,在一定程度上为渴望入读优质学校的小学毕业生提供了“择校”良机。由于小学生入读初中不允许考试,想进优质初中分校的学生较多,教育部门不得不采取小升初“电脑派位”的方法。采取“电脑派位”,目的是实现学生在选择学校的过程中公平、公正。通过“电脑派位”,大批小学生实现了入读“名”初中学校分校的愿望。名校分校因此而备受追捧。
新政策 要求分校与“公家”脱钩
日前,教育部做出规定,对于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分校,各地必须在2008年进行规范。2007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教基[2002]1号)这一文件也同时宣布废止。
2007年底,郑州市教育局局长司福亭介绍,从2008年秋季起,郑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分校停止招生。郑州市的做法初步定为,结合初、高中分校的要求,如果能够达到“四独立”条件的分校就是民办学校,不能达到“四独立”条件的分校立即停办。据司福亭介绍,郑州市公办初中分校和公办小学分校在2008年将停止招生,届时采取“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的政策,给分校两年过渡期,到2010年全部规范到位。
至于郑州市目前到底有多少所分校达到了“四独立”的条件,司福亭说,确切数字目前教育局还在调研中。
据了解,目前,关于公办分校何去何从的详细政策还没有出台。但初中、小学所办分校今年不再允许招生的政策已成定论。郑州市物价局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分校的收费审批的截止日是今年的4月30日。
对于那些已经转为纯民办学校的分校,根据初步意见规定:有条件的分校允许改制成为纯民办学校,但不允许再挂公办学校的牌子。达不到改制条件的分校,可以由政府接收转为纯公办性质或者停办。对于停办或转制的分校,目前实行过渡期,直至把在校学生送毕业为止。
分校何去何从 校长各抒己见
据了解,因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文件为分校“指引”一条出路,多数分校按兵不动持观望态度,一些分校已开始行动。
个别拥有独立校园的分校正在寻找投资商接收;一些不符合转制的分校在重新租用场地,计划带上“原班人马”整体搬迁……
对于分校的出路问题,一些中学校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如果初中分校不允许再办,最好由政府接收这些分校。
一位校长说,“如今一些分校是建在本校原有的校办工厂用地上的,校办工厂的用地也是公用教育资源,如果政府能够解决分校教师的编制及待遇问题,把这类分校纳入公办学校,让公办学校扩大招生名额,对学生而言更有利。之前学生想上分校,需要交纳一定的学费,如果优质公办教育资源扩大,学生就不需要交纳这笔钱。同时,如果初中、小学所办分校都能由政府接收再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也比另寻新地再建新校更能迅速解决学生的入学所需”。
二、分校改制可能还会出现意料不到的一些问题。
另一位校长对于改制有自己的担忧,他说:“分校交给投资者重新运营,原有的公办学校是否还要占一定比例的股份?如果双方合作办学,在办学过程中,意见不统一会出现对学生不利的问题。还有,如果分校不让挂公办学校的牌子,投资者看不到由于学校的牌子带来的丰厚利润,会出现分校难以脱手或者脱手后纯民办学校照样吸引不来生源的问题,最终导致这些改制后的分校办不下去,又浪费了教育资源。”
三、分校停招或改制后,学生择校问题难以解决,校本部压力加大。
还有一位校长说:“每年小升初进热点初中分校的都是择校生,分校停招后,学生的择校问题如何解决?分校停招以后,热点中学的压力会更大,小升初分配工作也会面临更严峻的局面。”
校间不均衡问题难根治
与热点学校及分校形成明显反差的是,每年秋季开学时,各分校及热点初中各班人满为患,更有70人以上的超级大班,而个别厂办移交的初中或新建初中则门前冷落,校舍和师资大量闲置。
小学毕业生就近分配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间生源、硬件、师资等方面的均衡,形成校与校之间无差距,使得每个学生家门前的学校质量均衡一致。从目前热点学校与薄弱学校间的硬件条件来看,基本上没有大的差距,甚至一些薄弱学校的办公、教学条件比热点学校的条件还要好。但是,生源差距依旧较大,学生的择校热情也越来越强烈。
“校与校之间主要在师资的均衡上有差距。”一位校长分析,小升初就近分配政策从表面上来看,对于学校与学校间各方更加均衡了,但家长真正选择的是学校的管理、教学以及师资,学校之间如果达不到教师水平、管理思路的均衡,很难让家长对每所学校一视同仁。
“分布在各学校的教师教学水平及素质的不均衡是导致家长为学生择校的根源。”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以各市属初中为例,热点学校几十年不变的名气是吸引学生的砝码之一。热点学校的教师待遇也较薄弱学校的教师好,热点学校因此更能吸引好的师资。
据介绍,目前一些正在力求教育均衡的城市,已经开始对同一区内的教师进行同工同酬,并实施定期校长、老师轮岗、轮校制。“校舍条件一样,校长水平相同,各校教师教学能力相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但是真正想达到教育公平,避免择校热情高涨,让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到自己理想的学校读书,需要决策者对整个教育市场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探讨”。 (记者张可丹/文 记者陈晓东/图)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