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汉三月十一日电 (艾启平 朱建华)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题,不少高校纷纷采取“救急”措施:一靠扩招研究生,二靠鼓励大学生去基层,三靠“狠抓”就业率。分析人士指出,今后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存在,高校抓就业既要立足眼前也应着眼于未来。
“如果帮助大学生找到工作,老师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近日,武汉多所高校相继出台鼓励就业举措。武汉某高校甚至出台新规:“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院长、书记就地免职”。一些高校的辅导员老师则表示:“实行就业率逐级分解并与工作考核挂钩,这让我们感到压力很大。”
二00九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超过六百万人。以湖北为例,湖北省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三十六点七六万人,虽然总人数相比去年减少五点五万人,但总量仍然很大,特别是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高校总想着学生毕业,对学生的就业又承担过多少责任?”武汉某高校校长指出,大学应该将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能力四个方面有机结合,渗透到每个环节。“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需要政府、社会、家庭、高校和学生共同参与。”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研究员廖小磊分析,从长远来看,高校今后就业压力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并未结束,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二是今后几年需要就业的高校学生总人数仍十分庞大;三是“九0后”大学生自身的特性,增加了未来就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四是随着教育的公平落实和助学政策的完善,农村学生和女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会逐步提高,这也将增加未来就业难度。
统计显示,二00八年湖北省高校已就业的学生中,自主创业仅占百分之零点一九,相比二00七年减幅为百分之三十九点五一。廖小磊认为,创业人数和创业比例是检验国家就业政策和高校就业教育成效的标志之一,创业率偏低且不升反降,值得反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