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不一样在哪儿呢?
王旭明:
我们那个时候叫经营化时代的大学生,现在大学生是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大学生。举例,我们那时候大学生就是一个层次,本科毕业,现在我们至少有50%多的大学生是属于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的,专科层次,而这些大学生我觉得应该是以技能为主的,包括就业,应该从事以技能为主的工作,如果把这些大学生也放在一定要从事所谓白领的工作,所谓很有头脸的工作,那可能就面临找不到工作了。
主持人:
对一个新兴市场来说,它更需要的是适应这个市场的大学生,这样对于平民化的大学生不是更适应市场需求吗?我也是看了您主持的一个节目《问教》,当时您好像和新浪网曾经做了一个联合调查,说为什么就业难,有几个重要的原因,不妨来看一下,列在首位的将近一半的比例就是说教育与需求脱节,您给我们解释一下,因为我们能够理解的就是说大学设置的很多专业社会是不需要的,或者说今年时髦,四年之后就被市场所摒弃了。
王旭明:
这个得从两方面说,一方面有大学设置的专业需要改进和调整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作为大学生,不是专门为了就业而去上的大学。
主持人:
您这话我们得探讨一下。说到这儿,大学生是干什么用的,大学生是用来去就业的,还是说大学生是用来创业的,您怎么看?
王旭明:
我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一种非常完美的状态,大学生应该是这个社会里面创业的主体,而不应该是就业的主体。
主持人:
这是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对我们现在这种实际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来说?
王旭明:
发达国家现在大学生也没有完全成为主体,所以大学生就业难才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所以我说作为一个完美的社会,或者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成为这个社会创业创新的主体。
主持人:
我们现在教育给大学生足够的培养,让他们毕业出门就能成为创业的主体吗?
王旭明:
还有相当的差距,这里面既有教育内部,比方你刚才说到专业调整这样的问题,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等一系列问题,也有教育外部政策配套、机制的改革问题。
主持人:
这是占大头,将近一半的人选择教育跟需求脱节,所以造成现在大学生不好就业。
然后我们再看,将近24%的人选择大学盲目扩招,就是你招得太快了,大学生产出的太多了,所以会出现目前这种状况。
王旭明:
这个我不能完全同意,我觉得我们国家大学在1998年实现了一次扩招,在原来的基础上增了45%的比例来扩招了这样的规模。应该说这几年的实践来看,我们的经济发展这么快,如果没有这样一批人才做支撑的话,我们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之快,很难想像没有这样人才支撑的话能够有今天。
主持人:
这些人才是我们高速发展的经济所必须的一个支柱,不能缺少他们。
王旭明:
应该说。
主持人:
然后这是这一条。我们再来看就业难排在第三位的是就业市场饱和,是因为市场提供的位置不够。说到这儿,我有一个观点,我觉得现在的就业市场,不是说蛋糕就这么大,你进入到这个劳动力市场,你应当努力帮着政府把市场这个蛋糕做大,如果说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同抢这块蛋糕的话,当然大学生有他的优势,如果大学生就像您刚才说的,出来就是创业,无疑就帮助把这块蛋糕做大,所以我不知道您怎么看就业市场饱和?
王旭明:
这个观点我基本上不同意,因为我觉得不存在就业市场饱和的问题。我给你举个例子,前几天我去参加了一个全球首届的新闻教育教学改革的研讨会,在会上一个专家给我提供一组数字,他说我们国家目前毕业的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每年有20万人,而在新闻传媒目前正式登记造册的人员有16万人,那也就是说让这16万人同时下岗,还有4万应届学新闻的人还无业可就,就是说我们怎么看待就业的业,什么叫做业。
比方说我现在在一家企业化单位里工作,我到了以后几个月时间深深感到,我们这个企业实际上非常急缺学传播的,学新闻的人才,但是目前起码没有人到我这里来。
主持人:
你们是招聘广告没写好。
王旭明:
有各种原因,但是像我这样的,我了解到了,很多企业,包括私人的,包括各种企业,非常急缺公关的、传播的、新闻的人才,但是大量的这些人,特别是名牌大学的人是不要到这种单位去的,认为到这种单位是降格了。
主持人:
所以就涉及到第四个原因,大学生的眼高手低。所以我有一个问题问您,咱们不说今年的经济不景气,各种企业都面临着一个要看紧自己钱包过冬的问题,如果放在平常年景的话,大学生愿意到中小企业去谋一份职位吗?
王旭明:
这是一次观念的变革,这需要一次革命才能去。从目前看,还有相当多的学生不愿意去。
主持人:
今年不好找工作,他们愿不愿意去?
王旭明:
我还没有太多地看到这个迹象,所以从某种角度讲我倒是觉得可能就业形势严峻,倒能够加速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一种转变,这可能是另外一种考虑。
主持人:
结束我们上半场讨论之前,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您觉得什么是好工作?
王旭明:
适合自己的就是好工作。
主持人:
有些人认为进入到一些比如说像国企,福利高,收入稳定,未来是可期,这是不是好工作?很多人觉得这是好工作。
王旭明:
如果你把你的价值观,你的生活理想就定位在这一辈子稳稳当当,有个几千块钱的收入,有个基本的生活保障就够了,那也就这样。但是我觉得大学生还是回来,应该是创业和创新的主体,而不是满足于几千块钱,平、安、稳的生活的主体。
主持人:
对于个人来说这也许是个好工作,但对于我们一个大的经济体,正在发展中的经济体来说,什么是好工作?
王旭明:
我觉得应该是具有非常强烈的这种创新的意识,这种国家急需的这样一些行业,以及能够带领这个行业去开辟一片新天地的这样一些行业。
主持人:
您现在收看的是《新闻1+1》,今天我们关注的话题是大学生的就业难,我们的节目稍候继续。
主持人:
为了解决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难,各方面都在做着积极的努力,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2008年12月20号,温家宝总理来到北航图书馆,与大学生们畅谈心声。席间,北航校长李卫向温总理说了现在学校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想出的一个办法,那就是北航每年经费超过十个亿,如果让一部分毕业生在两三年内,采取研究助理的方式留在学校,至少能够解决1/4到1/3的毕业生就业问题,这样一方面完成了学校科研,增加自身技能,另一方面,还能减少对社会的负担和压力。对此,温总理当场赞成,并表示会安排财政部门给这些毕业生解决上社会保险的手续问题。
事实上,目前中央反复强调,将大学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就在昨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一份通知,其中包括了针对大学生就业的11项具体服务活动,例如“校企对接”、“寒假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等,其中还首次明确为就业相对困难的女大学生、残疾大学生举办创业导师和就业对接服务活动。出台这些措施的目标是力争使今年的应届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左右。
与此同时,在中央的推动下,各地也纷纷出台各种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措施。例如,成都向2008届以前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发放价值500元的就业培训券,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各类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培训专业。西安市出资5000万元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最高可贷款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