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许智宏:在中国做校长"太累" 羡慕国外大学校长

2008年04月18日 14:50 来源:科学时报 发表评论



    许智宏,北京大学校长。1992年10月至2003年2月任中科院副院长;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7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到北京大学校长,从科研工作者到中国最高学府的“家长”,这位温文尔雅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有着怎样的激情与困惑?在北京大学的春天里漫步,猛然驻足凝思,他最感欣慰的事情又是什么?

  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科学时报》记者走进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的办公室,听他谈北大在人才培养、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的思考,北大的教育改革以及自己的校长经历。

  “我更喜欢大家叫我‘老师’”

  《科学时报》:您的身份既是北京大学的校长,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您更喜欢别人称您院士还是校长?

  许智宏:其实我更喜欢大家叫我“老师”。

  早年我从国外回来,回到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工作。几年后研究所让我担任副所长,我推辞了。我向我的导师求教,导师也觉得我应该先好好做科研工作。但后来,研究所的很多同事都推荐我当副所长,研究所也作了决定。这时,导师叮嘱我说,既然研究所要你去做管理工作,你就要好好做;而且切忌只顾自己实验室的利益,应站在整个研究所的立场谋求整个所的发展。

  在中国科学院任副院长期间,有一次路甬祥院长对我说,教育部希望物色一位院领导去北大工作,促进大学与中科院的合作;考虑到我也是从北大毕业的,决定推荐我。当时回到母校工作,我凭的是一种激情,一种对母校的感情。从副院长到校长,完全不同的角色转换,对我来说挑战很大。在中科院,毕竟只是当副手,大树底下好乘凉。但到了北大,我就是学校的法人,就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就是北大的“一家之长”了。

  到北大的第一个学期,我也是一头雾水,而且学校还发生了很多事。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适应自己的角色。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近10年来北大的发展还是很好的,应该说,这一阶段是北大发展最好的阶段。这里面当然有前任校领导的扎实工作作铺垫,也有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尽管有来自社会的压力和各方面的挑战,但北大始终坚守了作为一个学术重镇的定位。北大的老师学生也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我对自己的工作也基本满意。

  《科学时报》:在跟您接触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您的工作排得满满的,一天到晚都很忙。您觉得在中国当一名合格的大学校长应具备哪些素质?

  许智宏:老实说,我很羡慕国外大学的校长。北大重要的合作伙伴美国耶鲁大学的校长两年时间内就来中国访问6次,到北大有4次。国外校长管得更多的是学校的发展战略、经费筹措以及吸引优秀人才等问题。但中国还没有这样的条件和环境,在中国做校长,我们还承担了一大堆本该由社会承担的事情。这是我们现在的国情。

  在今年人大会议期间,我与几位校长和其他代表又呼吁,应加紧修订《高等教育法》,给高校更多的自主权,能够确保大学规范地行使权利,又避免“千校一面”,并确保国家的投入。但中国目前的发展正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许多事情也不得不考虑。大学的校长要花不少时间处理很多具体的行政性事务。

  我觉得,中国大学的校长,首先必须有献身精神,也要有很好的精力。在当校长之前,我在中科院工作,外出访问考察时,很多时候都是去学生家里落脚,这样很自由。但现在作为校长出去不行了,除了工作外,北大在各地的校友、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都要见你,日程往往排得很满,连周末都安排满了。当了校长,社会关注度会很高。8年下来,我确实感觉有些疲劳了。

  要领导好一所大学,还必须有一个很好的领导班子。我在北大这8年,与三任书记的合作都很好。虽然领导之间有时对问题的看法也有不同,但大家都能通过讨论形成共识,并付诸实施。作为校长,还必须有一种宽容的心态,能正确面对各方面的批评。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我们的核心使命”

  《科学时报》:有人提出,北大和清华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了。您同意这种说法吗?您认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

  许智宏:对于世界一流大学,谁也没有给出定义。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1998年北大百周年校庆时,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之后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我们要创建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

  但作为一所大学来说,要想在世界上有影响力,则必须在引领科技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师级学者。一所大学在国际上的声誉,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培养出的学生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

  此前,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校长来北大访问,他认为北大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北大季羡林先生也认为北大一些学科已是世界一流。但北大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一所研究型大学,仍应该围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继续加强建设。在某些方面,我们与国外知名的高校还有很大的差距,仍需要继续努力。

  《科学时报》: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人才培养新目标。那么,北大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

  许智宏:在新的历史时期,北京大学的使命是:陶铸群材、发明新理、引领文化、服务社会。其中创新型人才培养,则是我们的核心使命。

  鲁迅先生讲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是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北大100多年的历史,虽有挫折,但追求不断创新从未停止过。北大的学生培养工作,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北大学生的基础是很好的,是全国优秀的学生。但能不能培养成创新型人才,还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北大更关注的是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北大近年来在人才培养上的投入很大。比如生物学研究,需要很多精密仪器设备,这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北大也注重建设好野外实习基地,成本也很高。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本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如果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就可以不断学习。此外,北大给许多老师和学生提供各种机会与国外的大学和研究所交流,进行合作研究,这也能提升老师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他们的国际视野。

  我在北大8年多,感到北大的学生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认可。毕业生总体说都有很好的基础,有很好的追求。北大每年的本科毕业生约有20%出国深造,另有超过50%在国内读研究生,直接找工作的不到30%。很多学生都是读完研究生再去工作。

  这些年社会上过多地宣传高考状元,我觉得这样做对青年的成长不利,因为状元只是在高考时多考了几分而已,一进入北大,所有的学生都是从头开始。中国去年有1000多万高中毕业生,在这么庞大的生源中,北大只招收3000名本科生,这些学生都是很优秀的学生。北大是全国的北大,我们的生源必须保持多样性。北大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目前少数民族的学生就有2600多人。

  我想大学应该是一个花园,我们每位教师都是园丁,花园里应该生长有不同的花草树木,我们园丁的责任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使每个学生在校园里得到最好的成长,但每个学生又有非常鲜明的个性。

  北大的目标是培养国家需要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人才培养,需要积累,不能急功近利。

  [1]  [2]  [下一页]

编辑:吴歆】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日关注>>更多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