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7年左右,一个连自身归属都模糊不清的课题组“山寨”出中国大学排行榜之后,各界几乎每年都会围绕排名问题争论一番,甚至很多大学也乐此不疲,为排名高低而莫名悲喜。估计连欧美友邦人士都忍不住要惊诧了,一个在欧美国家最多作为茶余饭后娱乐话题的“逗你玩”排名,就那么值得投入那么多人财物力去折腾吗?更加好笑的是,还有大学怀疑被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那位自称“严守中立、三不主义”的负责人给“潜规则”了。(昨日《羊城晚报》)
坦白来讲,纠缠于该课题组是否搞潜规则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大学排名的“正规则”都还没有诞生,没有对照如何判别是非?武先生和他的课题组就算真的收了A 大学给的钱,然后让该大学在自己制定的排行榜上排名靠前,那又怎么样?最多只能说明武先生讲信用,够义气,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真正可恨的是那些收了人家的东西,又不帮人办事的无耻小人。你看娱乐圈里爆出来的那些“潜规则”事件,占了人家女孩子便宜又不认账,财色兼收之后下了床就溜之大吉的,比比皆是,还常逼着人家向媒体爆料,搞到“我和××不得不说的故事”满天飞。
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学本身对自己的办学质量有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否面对社会和公众展示自身的个性和特长,赢得社会的认可。如果一个大学要借排行榜去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去想方设法提高该大学在各个所谓评价指标上的得分,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合谋。大学和大学评级课题组合起伙来制造一个量化的等级机制,得分3.0的大学比得分2.8的大学排名高5位,就是相对好的大学?这样根本就是糊弄公众,无非是另一种新型的潜规则。大学的好坏取决于社会共识,公道自在人心,大学有个性和特色,管理得好,老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开心,雇主用得放心,何愁没有学生报读,何愁没有声誉?一个自信自强的大学,一定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哪里会被人“潜规则”?宗 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