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放弃高考未必不是明智选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评论:放弃高考未必不是明智选择
2009年04月01日 08: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重庆“上万名应届生放弃高考”的消息沸沸扬扬,其实这算不上一个多大的数字。放到更宏观的数字下来看弃考者比例,初中升高中,每年也就三分之一左右的升学率;高考升大学,全国平均升学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这样算,我国与高考有缘的青少年大概也就六分之一左右。在六分之五的“高考陪读生”这个巨大基数面前,高中生里10%的高考弃考率,也只是同期高考适龄青年的三十分之一左右,荡不起多少波纹。

  我倒是觉得,在课程太难、学业太重、大学学费太高、含金量和就业率太低等背景下,贫寒学子放弃高考未必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毕竟,未来的机会还很多,自学、就业后再深造等都是可选项。全社会把太多的注意力集中于“高考”,集中于那“六分之一”的学生,而没有更多地关注“六分之五”,是有失偏颇的。教育的关注点应该重新回到“六分之五”上来,才能真正使教育回到应有的健康轨道上来,也使那胜出的“六分之一”变得更健康。

  今天的教育是知识灌输太多,心灵塑造太少。题海战术压得学生喘不过气,到头来大部分孩子只是高考的陪读机器,不仅失去全面、个性化发展的可能,更大的损失则是包括高考胜出者在内,孩子们的心灵与人格发展成为巨大的荒漠。中国的教育必须走出高考迷思,重新回到内外兼修的人本身。

  “外修”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要告诉孩子,“你”是谁,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和国家,对于你自己,你有什么权利和义务,该怎样对人对己负责;人又是什么,为什么要珍惜生命;在什么年龄,应该做什么事;如何清醒独立地思考,等等,这些都要让孩子从小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要给孩子们现实的阶梯,从对人对己负责开始,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不是只有空洞的理想和爱国教育。

  “内修”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个好人,如何完善自己的心性,以开放的心胸、真实的自我、理性的思考、独立的意志,正确面对一切批评与赞美、顺境与逆境;如何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一点一点地树立自己可实现的目标,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养成健康、自信、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行为习惯。

  如果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到内外兼修,内心坚强、独立、开放又自由,考不考大学又有什么关系?未来从事什么职业又有什么关系?专业和大学都不是成功之母,行行出状元倒是货真价实。

  不要一味停留在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争论上,那是永远扯不清的一团乱麻。学校的知识和分数,只是人生中知识的极小部分,对于人素质、潜能的培养和衡量,非常有限。但另一面,成绩是对一个人在某个人生阶段精神状态的最好检验与小结。为什么同样的学习过程,人与人之间成绩会出现那么大的差异?人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如何改善自己的学习;为什么同一个人,以不同的心态学习时,结果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都需要深入地研究和思考,也都应该是教育必须认真对待的基本内容。童大焕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