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不少人将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归咎于学生没有转变就业观念。在他们看来,经过数年的连续扩招,现在的大学教育早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但大学生还依然保持着过去的“天之骄子”思想,不肯到平凡岗位去“低就”,正是由于他们固守的就业观念造成就业难。
乍一听,这话颇有道理,似乎道出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问题。然而,笔者认为,一味将大学生就业难归咎于观念问题,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并没有看清事情的真相,对大学生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从需求来讲,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劳动者队伍中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却不到5%的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阶段,一年新增600 万大学毕业生,不至于难以消化。相反,我国的大学生人数及入学率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
而且,在大学生供给日益增多的背景下,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毕业生已经逐渐改变了传统观念。例如,在起薪方面,中华英才网的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对工资的期望值正在逐年降低。再如,近期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大学生表示,愿意到基层去工作。
其实,大学生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既不是扩招所致,也不是就业观念使然,而是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过渡期,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健全,传统的、低端的劳动产业没有人愿意去,而更多的高端岗位又没有开发出来,整个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还正在进一步开发之中。
在我国经济结构中,传统制造业和农业占据很大比重,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则发展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高层次就业岗位,相对于逐年增长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仍然显得偏少,因此在这一嬗变过程中,必然要带来改革的“阵痛”,大学生就业难就是表现之一。
至于为什么大学生热衷于考公务员,而不大愿到农村、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则不仅仅是观念上的问题,而是由于公务员等“白领”职位有着令人羡慕的福利、社会保障等待遇,而其他一些“不起眼”的工作和岗位的就业环境和福利保障则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除了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外,更重要的是切实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国民经济从以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通过产业升级和促进城乡与地区协调发展等多种手段,来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
同时,逐步完善各项保障制度,消除城乡分割等就业壁垒,缩小城乡、地区、行业间的收益差距,为各行各业创造公平、良好的就业环境,让大学生就业少受一点社会转型之痛,让其乐于在普通岗位上工作,真正发挥其价值。 -阙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