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公布了最新的素质奖励名单,709名学生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分别跟着老师做实验、学技能,学习的方向涉及很多领域。如大三学生胡潇君,因上个学期开始跟着食品专业的老师学习制作韩国泡菜,如今她不但学会了制作韩国泡菜,学院在对学生进行素质奖励时专门给她奖励了一个学分。
(3月2日浙江在线)
在笔者看来,因学会制作泡菜而拿到学分,并没有什么可争的。让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生存技能、达观的生活态度,不是教育任务吗?大学生在技能方面卓尔不群、出手不凡,不该是必要的素质养成吗?优秀人才、精英人才在生活素质养成方面,同样应达到精英水平和专业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过分强调专业素养、分数挂帅和“升学率崇拜”,生活技能被挤到了边缘位置,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没有为生活技能预留一定的发展时空。据报道,日本的孩子每日参加家务劳动的人数占30.9%,而中国的孩子只有14.4%;日本的孩子干得最多的家务劳动是“烧饭、吃饭前后的帮助”,而中国孩子干得最多的家务劳动只是“整理自己的房间和物品”。
美国哈佛大学曾对一个地区的400多名儿童做过一项长期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以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他们的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不会动手,学生们丢失的不仅是生活素质,更有生活热情和生活态度。浙江林学院能将生活素质纳入考查范围,动用学分制和现金奖励,鼓励、鼓舞孩子们苦读专业课,也关注生活素质和技能发展,进行“生活课程补课”,这是值得鼓舞的。学生得到多少技能不重要,得到的生活能力的养成和积极心态才更宝贵。这种做法得到普及,学生们生活能力弱化的现状,甚至悲观厌世等行为就能得到有效避免。 雷泓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