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武汉市小学奥数比赛热度继续升温,全市一年各种名目比赛多达7项,民间奥数培训机构达700多家。‘疯狂奥数’占了小学生的大量课外时间,据部分学校统计,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有三分之一参加奥数培训。”(本报昨日报道)
回想1984年,那届迎春杯数学竞赛,初衷是为一些有数学专长的学生而开设。今天,奥赛近成一项“全民运动”。都说不该这么疯狂,学生苦,家长累,社会情绪大,可就是没有办法给它降温,问题出在哪里?
并非没有人为“疯狂奥数”把脉,名校有选优的要求,家长和学生有读优质学校的要求,培训市场有营利的要求,共同促成这样的局面。但我们不能因此说,“疯狂奥数”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关君何事?深究根源,二十几年的演变,教育资源仍然处于分配不公的境地,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一些学校手里,造成庞大的社会需求无法满足,受教育的主动权仍然没有交给学生,他们仍然处在被安排、被计划的操控层面。个别家长或可说服,个别培训机构或可打掉,但作为一个有再生机制的社会现象,疯狂的奥数很难以打击的方式而彻底消失,仍然会成为无数孩子的赛车道。
文/肖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