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上午,人民日报教科文部、人民日报文化新闻版、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主办了以“围绕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为主体的座谈会。座谈会上,专家建言献策,各说各理。而同时人民网也推出了相关专题,征求网友意见。如此大规模的征求民意,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改革开放三十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作出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使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各地各学校也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创新,推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发展到今天有成绩,也有弊病。但是,无论如何中国有今天的发展,教育的贡献、人才的贡献功不可没。
教育的好坏关系着个人成长,也关系着国家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句话体现着教育的重要,也体现着教育过程的艰巨与复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没有前车之鉴,因此改革也好、发展也好,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进行艰苦的试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待实践尚不能验证是正确的,应该“摸着石头过河”。这是唯物主义观点。但是,有些试验失败后可以重头再来,损失的也只是经济和物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弥补。诸如,在经济建设中,搞开发区、搞产业结构调整,建大楼、修大路,失败了,只当是花钱、花时间买教训。而有些试验却不是能够重头再来的,比如医学实验,总是要经过长时间科学试验、临床试验,一直到万无一失才运用到人身上。教育改革同样如此。家乡俗语,“砢砢打打结疤多”,正是说明了教育孩子就像种树,经常性的砢砢打打,树上难免会留下疤痕,树木是成不了才的。对于教育改革不可过激、不可常变,一段失败,对于个人影响、耽搁的将是一生;对于群体将是一代人的心血与努力。文革十年浩劫,影响的一代人不可谓教训不够深刻。
教育改革采取“摸着石头过河”,是因为我们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但是孩子却不是橡皮泥,不是兰州拉面,可以随便揉捏、随便拉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近年来各地兴起的“国学热”、“中小学学生向汽车敬礼”、“感恩教育”,等等这些教育的试验,应该说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希望学生向好、向善,能够成为栋梁之才。这一点毋容置疑。但问题是,这些实验是某些人的头脑发热、一时兴起还是深思熟虑、反复论证?试验之后有没有比较分析试验的效果如何,产生的成效有多大?也许有人说,试验是不可能一次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让这代价付出的小一点或者不付出代价呢?更或者说实验失败后还能有挽救的机会呢?
教育改革事关全局、事关长远,还是希望各专家审慎为之,不可轻言摸着石头过河!
作者:望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