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父案背后的家庭教育迷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弑父案背后的家庭教育迷失
2009年01月23日 11:21 来源:东方早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出生在上海宝山一个富有家庭的80后男青年曹路,通过网络游戏认识了浙江某市的女青年阿芸,并确立了恋爱关系,但曹路父母却认为阿芸与儿子“门不当户不对”,坚决不同意这桩婚事。在经历一次不愉快的争吵后,失去理智的曹路举起铁榔头朝父母头部一阵猛敲,父亲当场毙命,母亲则身受重伤入院急救。(《新闻晨报》1月22日)

  这场人生悲剧,令人唏嘘。有人将此归罪于“80后”的自私、不懂得感恩、不孝。然而仔细分析整个事件,迷失的家庭教育其实才是“罪魁祸首”。

  曹家的家庭教育,首先以物质的给予,代替做人的引导。根据报道,做生意的父亲和母亲对儿子百依百顺,亲朋好友更是对他宠爱有加。2006年,父母花了数十万元资助曹路赴澳大利亚留学,曹路入学后没多久,父母又为他购置了一辆名牌轿车,这让曹路在同学面前异常光鲜。去年6月曹路回国,父母又给他买了一辆奥迪轿车。但在不断的物质满足之外,父母却对孩子的精神世界不甚了解。2007年曹路经历了一次生意场上的失败,向父母拿来投资的钱被骗,内心异常沮丧,由此可见他很想有所作为。而帮助他走出沮丧的,不是父母——也许在富有的父母看来,孩子生意成功与否并不重要,钱被骗、亏了也无妨——而是在网上认识的阿芸,在善解人意的阿芸开导下,他逐渐从投资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找到了自信和对生活的热情。

  其次,以粗暴的干涉,代替平等的沟通。如果说因儿子所谈女友是“外地人,家境普通”,父母明确表示反对这桩婚事,这尚属于传统观点问题,那么,父母有意无意地对孩子的行踪进行监控,偷看孩子电脑里的聊天记录,就涉及侵犯子女的隐私和尊严了,这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可能进一步加深家庭矛盾。很多时候,家庭教育就因父母对孩子权利的粗暴干涉,而走上无法收拾的局面,即便孩子最终向父母妥协,也满怀怨气。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父亲居然以“拿铁榔头敲自己的脑袋”这样的“苦肉计”逼孩子放弃自己的选择。与其说这是“教育”,还不如说这是“恐吓”,父母与孩子都完全失去了理性,在失去理性的环境中,什么严重的后果都可能发生。

  “不亲而教”等于无教。不少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创造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尽到了父母的责任。反过来,他们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学习、生活,这就是简单的物质交换思想:物质交换分数、物质交换“听话”,而这种“交换”过程中,缺少了亲情,缺少了做人教育,将家庭关系也“功利化”。

  简单地说,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父母怎样用爱心和耐心教育引导孩子做人,不是简单满足子女的物质需要,也不是用物质去交换孩子的所谓“成长”。此起弑父案,有诸多偶然,但值得每个家庭引以为戒。

  上海 冰启

【编辑:侯冬华
    更多教育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銆�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鑱旂郴鎴戜滑銆�-銆�骞垮憡鏈嶅姟銆�-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銆�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