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沈阳一男子张放,自称“教育界王海”,自费千元征集在职教师假期办班补课线索,并要将这一做法进行到底。他认为在职教师假期补新课给孩子带来了压力,毁了师德,害了教育。其办法是经过个人调查后,举报给教育部门或联合媒体进行报道。
这两天,笔者陆续见到学生们对乱补课行为的严厉声讨,比如,珠海和武汉的学生都给媒体报料,说自己很不想补课,可学校却硬压住头逼孩子补课,孩子成了“被捆绑的羔羊”,劳民伤财,效率很低。
要说,放假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多出台了不同形式的“补课禁止”,教育部此前发出的《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提出中小学学期、寒暑假和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指导意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校和教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不得要求和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辅导班和学科竞赛”。可假期补课为什么还势头威猛呢?——禁令落实多纸上谈兵!
也就是说,各地补课禁令出台后,教育部门却很少组织专门的“打击、查处补课小组”,禁令执法多处于一种“民不举官不究”的虚设状态:家长不愿举报,因为赞成补课;老师不会反对补课,因为会有创收;学生不知举报,维权意识弱化。更有甚者,补课行为和反补课行为都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拐弯抹角都是熟人,执法者对于被执法者的补课行为也就乐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结果是,反补课禁令年年雷声很大,而毫无例外的是,年年补课行为却“暗流涌动”。以至于孩子产生了“恐寒症”,不希望放假,因为放假后孩子仍不能得到真正的心灵解放,还要承受补课压力,加剧痛苦指数。还不如不放假的好!
看看这位“教育界王海”的作为,接到举报短信后,马上会同有关记者现场调查,果然就查到了补课老师。而且从补课老师的反应看,或者遮住脸不敢面对记者,张放的调查让他们产生了“心理愧疚”。张放并不具备查处资格、不是权威的执法主体,还能产生如此效果,如果张放就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者,肯定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反补课效果”。张放的这种正义慷慨的民意监督,何尝不是对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无声批评呢?
如果说,补课行为已成为无法遏制的“教育疾患”,这与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查处无声”、得过且过、视而不见、口是心非的执法心态不是有直接关系吗?
张放的作为为我们作出了积极的查处榜样,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颁布“补课禁令”后,更要让其及时生效;架上“禁补高压线”后,更要为高压线及时通电,用严肃较真、不徇私情和不依不饶的执法心态,看住乱补课行为,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和快乐的寒假!耿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