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我们把语文都当作基础知识来学习,在人们心中,政治、语文、数学等是基础学科和基础知识,很多家长劝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语文的时候,也总是爱用这样的话,你要把这些基础课学好!很多学校在分科目的时候,也把语文放在基础学科里。到了大学,也把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直至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多文件讲话中,也把语文列入基础性学科。
这些固然都没有错,但过于强调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有意无意中就淡化了它的技能性,以及它作为社会需要的一种最基本的交流能力。
其实,语文实际上也是人的一种技能,更应该把语文当作一种技能进行学习和传授,而不仅仅是基础。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将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作为语言运用能力的国家级测试,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其实,细想一下,语文真的是一种技能,而且是从事各行各业的人都应当有的技能,语文的核心是表达,表达的目的是交流,交流的结果是产生效益,可见语文这种能力的重要。听说读写是老调重弹,但我们的语文老师还要把这个老调弹下去,因为看看现在,不会听不会说不会读不会写的人太多了。
我见过许多所谓“成功人士”,与他们聊天很少能对位。原因是对方听不出你的所问,缺乏听话的训练,自然表达就驴唇不对马嘴,还有常见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报告,以及说了个开头后边就跑了的讲话,都是表达技能的欠缺。
由此可见,对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来说,有没有语文的基础可另作讨论,但一定要有语文的技能,基础与技能是什么关系,尽可以讨论,但我以为基础和技能不是一回事。有的人可能语文基础很好,甚至是高考文科状元,但是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表达的时候,再看他们写的东西会发现,这些所谓状元的语文能力甚缺,还有许多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比如记者、编辑等,他们的语文基础应当是不错的,但是他们的语文能力尚存许多欠缺,比如新闻发布会上,经常出现记者提问表达不清、言不达意的情况,还有不少文化人不善也不会与人交流,可能都与缺乏语文能力有关。
从未来社会需要出发,从人才成长的需要出发,至少,从功利主义的实用角度出发,可以不当语文学家,甚至也可以语文基础差一些,但语文的能力断不可少。聪明的老师、聪明的家长、聪明的孩子,不妨把语文当成一种能力传授和学习。我们的社会太需要千千万万个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会用语言交流的人了。(王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