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教育报》最近的一篇报道称,北京中医药大学举行中医教改实验班开班典礼。该实验班首批招收的33名本科生将接受融院校、师承、家传于一体的中医教育。笔者对“家传”不明所以,上网查看,发现在2006年《北京日报》就报道过,该校实行了“中医药名家子弟”将享受降分录取的优待。而在上述《中国教育报》的报道中,也有“以学校中医学专业2007级自主招生的中医名家子弟为基础”字样。
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一所公立大学,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至少应为所有应考者提供均等的竞争机会。所谓机会均等,就是以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个人素质为评价标准,而不应以其家庭出身等外部条件为评价标准。而这个实验班把名家子弟作为挑选对象,这不仅违反了机会公平的正义原则,对大量非名家子弟还出现了家庭歧视的嫌疑。
而且,假定有两个学生在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方面彼此相当而家庭背景不同,甲有中医家庭背景而乙没有。现在实验班只剩一个名额,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选拔实验班学生设立的标准,只能选择甲而放弃乙。但是,乙在没有中医家庭背景的情况下表现出相等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这表明乙比甲更有学习潜力和培养前途。并且,在理论上,“名家”是一个无法量化考核的标准。
有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话从生物学角度讲有一定道理,但却不应推广到人的一切方面,特别是不应推广到人的学习能力上。人不是一般的动物而是高级动物,一个人的志趣可以同他的前辈完全不同,相应地,他的能力也可以同他的前辈完全不同。一个没有中医家庭背景的学生在中医方面一定没有发展前途吗?显然结论是否定的。
中医同西医相比,肯定有它的特殊性。然而,只要中医属于科学,那它就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因而必须具有可检验性。如果真的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设想,将这一标准扩大到招生工作中,只怕这所大学的校门向缺乏家庭背景的普通学子开放的空间会愈益变小。
大学的功能是公共服务,“有教无类”,而不是家庭服务。我不反对把学院教育和家传教育结合起来,但是这种结合用不着在大学里进行。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