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能力将“写字”升华为书法艺术的民族竟会走到要为汉字书写制定“标准”的境地!
可这是真的。就在半个月前,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透露,鉴于学生提笔忘字、书写潦草的情况日趋严重,国家将推出针对大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规范汉字书写。
这件事确实有些令人焦虑——它表明汉字书写在电脑的冲击下正在面临多么大的危机。国家语委和教育部致力于维护祖国文字的责任感让人感动和欣慰,它让人相信,挽救汉字书写于严重失范,我们一定做得到!
不过,欣慰之后也有些疑惑。“标准”固然是个好东西,连世界经济竞争最终也都要细化归集到“标准”竞争上,可汉字书写真能像经济领域里生产产品、提供服务一样走“标准”化道路吗?对“个性”到可以成为警方破案依据的书写(笔迹)你该如何给它制定标准呢?并且,这个所谓的“标准”究竟是关于写得“正确”的还是关于写得“好看”的?如果是前者,《新华字典》以及学生们用的课本不就是最好的标准吗?如果是后者,颜真卿、王羲之等等历代书家遗墨、甚至当代优秀书法作品难道还不足以为“标准”?
笔者无意否定国家语委和教育部的良苦用心。众所周知,现在写不好字、乱写字、错别字连篇已不仅是大中小学学生们的问题,甚至已是整个社会的“公共问题”,确实到了必须引起全社会重视并下决心制止其继续恶化的时候了。只是笔者怀疑,国家语委和教育部在准确地抓住了“病症”以后,开出的“药方”似乎有待商榷。
以笔者浅见,其实,国家语委和教育部完全没必要费劲巴拉地制定一个本身可能就牵强附会的“标准”,可以用更简单更直接的办法来达到拯救汉字书写的目的。这就是,在大中小学生的课程中专门开一门写字课(毛笔、硬笔都行),并且,像日本那样,把这门功课列为国民教育的必修课。
理由有二:其一,制定及实施标准,都是要有资金投入的,而开课可以省下这笔钱;其二,“标准”如果既无强制性(如英语四级、六级)又无鼓励性(如升学可加分的艺术考级),其基本上就会形同虚设,学生达标动力不足。而开写字课的好处是,它实实在在,哪怕学生不喜欢写,每周被教师监督着被动地练上一节课,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这可能会给学生们增加一点负担,但为了保护传统文化,京剧都进课堂了,为保护离我们日常生活最近的“传统文化”——汉字,专开一堂写字课似乎并无不妥吧?(林蔚)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