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十一日电 又一个新学期开始了。孩子们欢天喜地的回到校园,不过那些并不富裕的家长们却高兴不起来。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家庭子女教育的支出比重已接近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一半的家庭贫困是因供孩子读书。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零点调查公司对中国四千一百多名城乡居民进行的随机调查,揭示了这个事实。早些时候,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二OO六年经济、社会蓝皮书》显示,现在上学贵已成为新的民生问题。
调查还表明,相对于城市和小城镇,农村家庭教育负担越来越重。农村家庭每年用在子女身上的教育花费虽不到城市家庭的一半,但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却是最高的——已达到百分之三十二点六。另外,对比前两年的同题调查,农村家庭单个子女教育支出年增长率已连续两年超过二成。
专家观察,家庭教育支出开始增长的时候,也正是教育产业化高歌猛进的时候。
教育产业化理念大致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理论界对此争论的十多年中,支持者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产业的发展是无可争辩的现实,反对者则从教育的公益性出发,在价值层面质疑其市场化的主张。
表面上看,反对的声音明显占了上风。不仅家长们一边倒地痛批教育产业化,甚至连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也曾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教育部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但事实上,教育产业化进程并没有放慢脚步。
迅速增长的教育支出带来了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很多家庭因教致贫。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二OO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二OO四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百分之六点八,这是一九九七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与此同时,农村家庭的教育支出年增长率超过百分之二十。家庭的教育支出已经数倍于收入的增长。
零点公司前不久发布的《二OO五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也显示:城乡贫困人群中有一半的人提道,“家里穷,是因为有孩子要读书”。
而另一个来自中国社科院的数字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相关人员开展的“二OO五年中国教育满意度调查”表明,近八成公众对教育的总体情况“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