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后遗症"该如何化解?"重量不重质"还将继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扩招"后遗症"该如何化解?"重量不重质"还将继续
2009年03月19日 14:54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9年,直面600万毕业生就业问题,有关部门推出研究生专业学位扩招“缓兵计”,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其催生的“后遗症”引发社会各界的担忧——扩招研究生,到底是就业危机的“解药”还是“毒药”?

  忧虑一:“杯水车薪”难解长远矛盾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徐璐2007年以优异成绩保送读研,却在2009年毕业之际,遭遇媒体职位缩减的窘境,至今还未签约。以徐璐班级为例,截至今年3月中旬,往年的新闻专业硕士一般已经签约,但就今年来说,签约率还未达到30%。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的颜同学透露,截至目前,该专业的签约人数还不到10人。

  “教育部扩招专业型硕士,必将对我们文科硕士专业造成就业上的冲击。”徐璐表示,该举措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2009年毕业生就业危机,“但是,若是三年后社会还是不能提供足够的岗位,此次扩招将加剧就业竞争压力”。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指出,“专业硕士”扩大招生对于缓解2009年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定的作用,但只是杯水车薪,“从根本上解决不了本科生的就业问题,毕竟扩招也还是有限的”。经济危机需要一定的时间消化,三年后的经济形势未定,5万名专业硕士在毕业之际,可能依然要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陈昌凤教授认为毕业生不应该把读研当成逃避就业的借口,其实在国外,就有大量大学毕业生成为产业工人、知识农民。

  忧虑二:“重量不重质”现象还将继续

  招聘网站应届生网曾做过一个统计,接受调查的专业型硕士中,60%存在就业上的问题,为数不少的人事经理表示“更愿意接收统招硕士”。“主要是专业硕士招生门槛低,部分学生素质较低。”复旦大学法学院一位教授表示。

  而在高校最大的BBS水木社区上,“法硕难找工作,专业型硕士为何还要扩招”的帖子引起了不小波澜。自称为中国政法大学应届法律硕士毕业生的发帖者叙述了他在投递近90份简历、参加62次面试之后依然未找到心仪工作的经历。网友sosoco认为,法律硕士等专业硕士学位一直“被诟病为创收项目”,是中国研究生教育中一直存在的问题。清华大学法律硕士周同学透露,“鱼龙混杂的招生标准使专业硕士素质参差不齐,周围很多同学都是应试型产物,自身文化素质、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研究生普遍存在基础不够扎实的问题,专业硕士扩招有可能唤起一些人片面追求学历的畸形心态,扩大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不可避免重现,必须引起警惕。

  忧虑三:教育资源配置能否跟上

  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张彤告所在的专业学制三年,因资源紧张,校方安排第一年在深圳研究生院学习,“课程安排不合理,一般搞突击,一个月学一门”,校方的解释是“师资紧张”。张彤说,就北大法学院而言,一位教授往往带着七八个学生,根本“分身乏术”,扩招意味着教师资源继续被稀释。

  同样的问题存在于清华大学法律硕士培养中,周同学透露,清华法律硕士的第二年“回到北京本部”,开始按专业授课,自行联系导师,“导师往往同时还带着几个法学硕士,我们见面的机会很少,更别提跟名师学绝活了。”

  而生活资源也必然遭遇扩招学生的再次瓜分,上海师范大学传播系研究生李垒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自习室、食堂、宿舍是大学生面临的生活“三大难”,一下子扩招研究生,能否满足需求呢?

  陈昌凤教授认为,眼下的情况十分矛盾,有些学校什么样的专业都敢设,导致一些应用性学科扩展过快。以新闻与传播专业为例,不少学校在不同学院设置两个甚至三四个新闻类专业。但与此同时,一些师资条件较好的基础性学科,却因各种原因名额较少。比如去年清华大学某些理工科教授提出本院硕士生名额太少,常常导师比学生多。“优化配置有限的教学资源,高校为这5万人提供与现有水平持平的培养,在本次扩招专业硕士问题上值得重视。” -本报实习生周凯莉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