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从评"三好"改为评"星" 升学遭遇尴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中小学校从评"三好"改为评"星" 升学遭遇尴尬
2009年02月13日 16:14 来源:新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学期结束,在南京琅琊路小学读一年级的菲菲拿回一张“学习之星”奖状。妈妈问:为什么没有得到“三好学生”奖状?女儿回答:老师说了,我们学校不评“三好学生”。原来,南京市鼓楼区早在2006年就取消了“三好学生”评比,而深究起这一做法的前前后后,倒是颇耐人寻味。

  取消评“三好”:表彰人数暴涨7倍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三好学生”这个响亮的称号,对几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三好学生”强调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名额又控制在很小范围内,“三好”也就成为众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憧憬。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现在的价值取向已呈现多元化,而今的学生也今非昔比,因此,应该建立一种多元的评价体制,让更多的孩子享受表彰之乐。”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陈云龙副局长说。

  于是,鼓楼区2006年只在六年级评比“三好”,其他年级则改为“鼓楼之星”评选,申报以自荐和学生、老师推荐,民主选举为主。2007年,鼓楼区彻底取消了“区三好生”的评选,将全区原评比400多名“三好学生”扩大到评比2800名“鼓楼之星”。

  改评十颗“星”:让孩子找到各自闪光点

  “鼓楼之星”具体评比十颗“星”:合作之星、学习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自理之星、希望之星、自强之星、创造之星、读书之星、环保之星。琅小校长、特级教师戚韵东告诉记者,以前区里给各校“三好学生”的评比额只占全校人数的1%,有时一个班都评不上1个,“现在‘鼓楼之星’的种类多,名额也多,即使一些学生学习不拔尖,但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就可以争取其中一个荣誉。”

  取消评“三好”,四年级学生家长徐女士明显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她的儿子在学校里学习一般化,但是动手能力特强,经常搞些小创造,2008年被全班同学推荐参评“创造之星”并最终受到了表彰。“儿子高兴了很多天,对读书的兴趣也浓了,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

  “鼓楼区的改革给我们不少启示。”东南大学吴荣顺副教授认为,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他终身有所发展,奖励孩子的目的在于鼓励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但过去让大多数人当旁观者和陪衬者,对孩子是一种深深的伤害,这种不利于孩子的评价应该逐渐取消。“很多成人在学生时代都没有担任过什么学生干部,也没有担当什么‘三好学生’,但他们同样在社会的各个岗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吗?”

  升学遇尴尬:“星”最终败给了竞赛证书

  采访中了解到,就像当初“三好学生”的评比最终异化了一样,“鼓楼之星”的评比效果也存在“变味”倾向。有校长告诉记者,在“小升初”的热点时期,知名初中在招生时将这些奖励与加分相连,而且他们最看重“学习之星”,给予的加分也最多。

  孙先生孩子已经上初一,在小学阶段也获得过“希望之星”、“自理之星”等称号。“ 但这些星在‘小升初’时根本没有用,所以还是得参加各种辅导班,因为竞赛获奖证书才是敲开名校大门的‘敲门砖’。”孙先生表示,“尽管近日部分名校提出不以竞赛成绩作为录取初中新生的依据,但具体实施起来还是很难,不用证书他们用什么来衡量学生呢?”

  “取消评比‘三好学生’,但又没有改变终端评价,光改成评星有用,但又有限。 ”一位小学校长说出了她的苦恼。教育,其实最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对学校的评价终端还是在升学率,考进名初中的人数多,小学就办得好。“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小学关注孩子的多元素质发展能行吗?” (任松筠 曹小平)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