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不要让满分摧残孩子的创新能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朱清时:不要让满分摧残孩子的创新能力
2009年02月02日 08:5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曾经遭遇过一次“张冠李戴”的事情:自己明明是成都一所普通中学——成都十三中的毕业生,可当地的媒体却问也不问,想当然地认为他是成都最好的中学——成都七中的毕业生,并且让这一错误说法见诸报端。公众也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对此朱清时有些哭笑不得:自己从来不为自己曾就读的中学感到不好意思,媒体,甚至公众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毕业于名校呢?实际上,成都十三中这所中学尽管普通,却培养出两名中科院院士:63届的毕业生朱清时和64届的毕业生陈霖。

  “当今社会的心态有些浮躁,好像只有名校出来的学生才能成才。”朱清时不认可这种说法,“名校容易出人才,主要是因为它们集中了最优秀的教师与学生,这一点其他学校不可比。如果各类教师和学生都公平地分布在所有学校,则追求考高分的名校教育其实最不利于出人才。”

  朱清时感慨:名校的高分压力使得很多优秀的人才被扼杀了。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很多学生非名牌大学不上。在现行的高考体制下,要上名牌大学一定要有高分。有时,几分之差,就会把一个优秀的学生从重点大学甩到地方的非重点大学。

  已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给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这让很多家长不理解: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满分啊?朱清时理解陈先生这句话的含义是,少年班的学生做学问,掌握精髓要义,考个七八十分,就可以了。不要为了考100分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所有的学生。朱清时用种地过度施肥来形象地解释这多得的一二十分。他记得自己小时候,农民种地不施化肥,亩产四五百斤。后来施化肥,亩产提高到五六百斤。施过两三遍化肥后,田地的亩产就很难再提高上去了。而且,因为过度施肥,土壤板结,也不能种稻子了。“四川最好的水稻亩产五百斤就差不多了,施化肥短期可以增产一二百斤,但是长期下来,那土壤就要弄坏了。”

  1963年,朱清时考入中科大时,分数并不算高,460多分。其中,最高分是数学,考了93分,物理79分。而现在高考的普通重点线都比朱清时的分数高,这让他很感慨。那时的高考没有过度“施肥”:朱清时中学上完课复习了一个月就高考了。“那时复习也没有像现在这么紧张,大家都没有去训练如何应付考试,自然而然地考了460多分。”

  “为了多考一二十分,孩子们要多做练习,要多学几个星期。等他们长大后,当初多得的这一二十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起了坏作用。”朱清时说,“不要为了这一二十分,摧残了孩子的创新能力,浪费聪明才智,让人格、品德扭曲僵化,让他们沦为考试的机器。”

  朱清时说:“1957年我上初中时,政府要中学按就近的区域招生,各种学习成绩的学生都进了同一所学校。而且优秀教师都服从上级分配,每所中学都有,那时的中学教育状况有利于人才培养。后来教育却走上了越来越功利的道路,各级领导急于出人才,让优秀教师和学生都集中在少数重点中学,结果却在整体上阻碍了人才涌现。这个教训值得深思。”本报记者 原春琳

【编辑:侯冬华
    更多教育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