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校学生按比例进省重点 抑制择校遭家长喊冤——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薄弱校学生按比例进省重点 抑制择校遭家长喊冤
2009年01月19日 08:5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许多刻苦学习的孩子可能被拒之门外,成绩差的反倒有上重点高中的机会。”

  “这会对一部分学生造成新的不公平!”

  近日,哈尔滨推出的重点高中招生配额生政策,引来了一些家长和学生议论纷纷。政策规定,在2009年的省重点高中招生中,将从统招生中拿出30%的名额(其中阿城一中为50%),作为配额生指标分配到全市各初中学校,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学校生源均衡,遏制初中择校热。

  这本来是一项惠民政策,为何引起这么多非议?治疗择校这一顽疾的办法会不会因为一些阻力就停滞不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近六成子女上学家庭需面对择校

  李霞夫妇是哈尔滨市一家工厂的普通工人,女儿在小学毕业升初中时,按照校区划分,应该到一所普通中学读书。可是李霞不甘心,为了孩子将来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她决定要让女儿进名校,接受最好的教育。

  李霞知道,要上名校必须有“关系”,或是通过教育系统的“内部人”牵线。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当她找到一个在名校当老师的老同学时,对方直言不讳地告诉她:“上名校只花钱是不够的,至少要教务主任以上级别的人才能办。”

  可她哪肯因老同学的几句话而放弃。一连多日,她晚上提着水果和营养品站在老同学家门口等候,“毕竟你在教育口多年了,起码能认识一两个领导,比我强得多。”软磨硬泡之下,老同学不得不答应帮忙试试。

  一周后,老同学告诉李霞,他通过一个朋友找到了教委一位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当场拒绝了,还从兜里掏出厚厚的一沓纸条跟他交底:“这都是找我进名校的,哪一个都得罪不起。为了他们,我把自家亲戚的事儿都给推了。”

  然而,这次碰壁仍没有打消李霞的念头,她又辗转联系到了某区教育局的一位退休领导。在老领导的指点下,李霞找到那位名校领导的家,进门寒暄了几句,就将包裹着层层报纸的一个信封塞到了那位领导家的沙发缝里。

  如今,李霞的孩子如愿以偿地上了重点校的“校中校”,每年还得交6000元择校费。像李霞一样费尽心思为孩子“择校”的家长不在少数。一位帮孩子择过校的家长告诉记者,名校和其旗下的“校中校”共享优秀的师资,教学质量非常高,自然孩子升高中时也能考出好成绩。

  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曾做过抽样调查,被调查对象中有63.5%的家庭有子女正在上学,其中90.6%的人认为供养子女上学负担过重。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从小学到高中都有择校现象,家长们都想把子女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就读。当问到“您的家庭是否需要面对子女择校问题” 时,59%的家庭表示需要面对子女择校。

  除了“择”重点公办校、“校中校”,还有很多家长“择”民办校、外国语学校。更有甚者,上了名校还要“择名校”。陈女士的孩子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所重点初中,孩子第一学期结束时,就有3名同学又“择”到家长认为更好的中学,因为这几名同学学习比较好,所以转出校坚决不同意办理转学手续,只能到外“借读”。

  实际上,为了读上升重点高中率高的好初中,“择校”热从小学便开始了。基本手段是通过托关系进入跟名校对口的小学,或者办学区内的假户口,甚至在学区内买房子“落户”。各种办法都用上,从而导致小学择校越演越烈。择校费也水涨船高,高达几万元。

  出台配额生政策的初衷是遏制择校热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确定下来,明确“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短缺和不均衡的实际状况,许多家长仍然不惜重金为孩子择校。

  “实行配额生政策的目的主要是促进义务教育学校生源均衡,遏制初中择校热。”哈尔滨市教育局负责人认为,考虑到易于操作和稳步推进,哈尔滨市配额生政策是1996年开始在市重点高中层面进行的。

  当时,哈尔滨市将市重点高中统招生计划总数的55%作为配额生指标直接分配给各初中,如今这一比例已达到61%,使更多城市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市重点高中就读。这一比例在全国也是比较高的。据了解,目前长春、沈阳、大连、青岛4个城市的配额生比例均占统招生计划的 50%至60%。

  “应该说,配额生政策刚开始实施时,对遏制择校热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省重点高中招生没有实行配额,随着市民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需求和愿望的日趋强烈,家长越来越在意的是省重点高中的招生政策。所以,市重点高中配额生政策对遏制初中择校的效果越来越弱。”哈尔滨市教育部门负责人在解读新出台的《重点高中招生配额生政策实施意见》时说,为进一步促进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学校生源均衡,遏制初中择校热,把配额生政策扩大到省重点高中招生范围,发挥招生考试的正面导向作用,理应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政策调整的重要内容。

  因此,从今年起,该市将首次把省重点高中统招计划名额拿出一部分用于配额,哈尔滨7所省重点高中将分别拿出各自统招计划的30%用于招收配额生。阿城一中配额生指标占其统招计划的50%。

  以前,哈尔滨市的省重点高中招生是按分数录取,对所有学校的学生只看分数,一视同仁。但今年配额制实施后,一些薄弱学校的学生,即使分数低于省重点高中统招录取分数线20分,也可能被省重点高中录取,这部分学生就叫配额生。

  同时,哈尔滨市教育部门还制定了一些配套的规范。比如填报省重点高中配额生志愿的考生,除具备报考重点高中的条件外,还必须拥有所就读初中学校的正式学籍、八年级结束前已在该校就读且毕业年级没有在外校借读,方可填报就读初中学校获得的省重点高中配额生指标的志愿。在外校借读或毕业年级转学的学生均不具备报考省重点高中配额生的资格。在志愿填报前,对所有具有报考省重点高中配额生资格的学生将在班级和学校分别公示一周等。

  打破既得利益的配额制引起强烈反响

  配额生政策公布后,反映最强烈的是择校生家长,特别是2009年参加中考的学生家长。一些择校的学生和家长认为,“不公平”是他们反对的焦点。“配额制会对一部分学生造成不公平。他们考了足够高的分数,放在以前都可以考上省重点高中,却因为今年统招生数量的减少而不能如愿入学。难道他们就该成为新制度的牺牲品吗?”

  按照新出台政策,该市将从统招生名额中拿出30%(阿城一中为50%)的名额用于配额生,这样与往年比,统招生数量减少,势必加剧了统招生的竞争激烈程度。而另一方面,这些择校生又很难享受到配额生政策。

  填报配额生需要符合3个条件:在籍、在读、户口与学校所在地相符。而在初中择校的学生,有的是学籍放在普通校,却在重点校“借读 ”,如果在八年级前没有回到原学校就读,即不符合填报配额生资格;有的学生择校后就把学籍转到名校,可是名校分得的配额生比例很小。去年,哈尔滨市一所有近2000名初中毕业生的重点中学,与一所只有200多名毕业生的普通中学,同样分得20多个配额生名额,比例相差悬殊;还有的学生选择到民办校读书,这部分学生家长担心,民办校不能与公办校享受到同等待遇。

  显然,配额生政策对“择校热”构成了一股冲击波,“受损”的是已经择校的学生及家长,但他们也只能是苦水往自个儿肚里咽。“如果当初教育局限制择校,家长们都会遵照执行。但教育局没有限制择校,如今却把这一失误的后果转嫁到学生身上,非常不合理。”一部分择校生的家长认为。

  对此,教育主管部门的态度很明确:配额生政策就是遏制“择校热”,发挥招生考试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正面导向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还特别声明:“我们要遏制的是择校热,不是要取消择校。出台配额生政策,就是要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引导学生和家长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而有择校需求的学生和家长仍然可以择校。”

  哈尔滨市在省重点高中实施配额生政策还是第一年,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遏制“择校热”还不得而知,但至少政策的出发点得到了相当一部人的认可。哈尔滨市南岗区一位普通中学校长认为,配额生政策确实让该校的学生受益。2008年该校有初中毕业生206人,分到市重点中学的配额生为23 人。去年,全市重点中学的统招分是432.7分,而该校配额生的录取分数却是422分,而同样是配额生,在一所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则是430分。

  眼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黑龙江大学教育系副主任杨平说,如今,重点初中已经形成“马太效应”,令重点校聚集越来越多的优势资源,而薄弱学校更加薄弱。长此以往,导致重点校和薄弱校很难均衡发展。而配额制让家长为孩子选择初中时,不再只考虑重点校,说明这一制度已开始发挥效应。

  杨平认为,只有教育规模适度,才能令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率。 本报记者 亓树新

【编辑:侯冬华
    更多教育新闻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