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都举行了高考改革的研讨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仔细留意了这方面的信息。但是,他发现,大多数座谈会都在城市进行。“农村学生是未来高考大军中的主要力量,这些座谈会有他们的声音吗?”
为了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高考招生评价方式多元化是未来的一个改革方向,多项改革都在试验之中。但是朱清时委员有个明显的感觉:话语权在城市学生手中。
前几年,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实行自主招生模式的改革,学生只需要通过面试就可以入学,入闱者以城市学生为主。加分政策更是不在话下,看看享受加分政策的条件: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6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
“这些离农村学生太远了!”朱清时说。“很多农村学生没有见过世面不敢说这些事,他们的父母也为生计所累也不了解情况。”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老委员朱清时看在眼里,打心眼里为农村学生高兴。让这位大学校长担忧的是,国家在加大对农村学生的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要考虑政策上的扶持。
“如果还这样下去,我担心农村学生会吃亏。”朱清时委员说:“高考改革是大家期望的。任何改革都要认真考虑农村学生的利益,不能让农村学生吃亏。因为高考是农村学生改变命运最重要的手段。”
香港中文大学放弃面试内地学生的理由让朱清时很感动。2005年前,香港中文大学录取内地学生习惯进行面试。因为人力有限,面试地点一般选择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招生的老师一般也都住在五星级饭店。有一年,中大甚至动用了上海一家五星级饭店的电视直播系统,让香港的老师通过这套系统当场面试内地的学生。
来内地的次数多了,中大的老师意识到这种面试对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并不公平:面试要交报名费,要准备路费、住宿费、吃饭的费用。
如果父母陪孩子一同前往,还要增加一笔开支。对大城市的学生来说,这可能不是一笔太大的费用,可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这笔费用可不小了。
中大一位负责人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对于家境贫困的学生来说,本来就因为家庭的原因,机会要比家境富裕的学生少。如果增加面试,等于又减少了贫困学生的机会。这不公平。我们要把机会留给人才,不能让财富因素过分地影响人才的培养。
这也是朱清时委员的希望。
他见过中国科技大学最好的一个学生就来自安徽南部农村家庭。1994年到1996年,这位绝顶聪明的学生就是朱清时委员的研究生。当时,研究生只有不到500元的津贴,他把一半拿出来供弟弟读高中,另外一半做自己的生活费。现在,这个学生已经是美国普度大学一名年轻的教授了。
“我从他身上看到绝对不能亏待农村学生。”朱清时委员说。“否则不仅是对他们不公,而且会埋没许多人才,也就是国家和民族的损失。”(记者 原春琳)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