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引进外地高校毕业生充实农村师资队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上海引进外地高校毕业生充实农村师资队伍
2009年04月01日 10:53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提高,一直是农村学校发展面临的头等大事。近年来,上海各区县纷纷引进外地高校毕业生,以应对农村学校师资短缺的“老大难”,但新问题却随之而来———如何使这些新教师快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安心工作?这是直接关系农村孩子未来的大课题。

  外地高校优秀毕业生大量进入

  农村师资薄弱问题由来已久,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教师数量上严重不足。据青浦区教育局局长顾峰介绍,当时乡镇学校聘用代课老师的现象非常普遍,有些学校代课老师要占到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但更为严峻的问题是师资质量低下,仅青浦区学历不达标的教师就有四五百人,类似情况在各郊县普遍存在。

  为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农村教师数量不足、水平偏低的困境,各区县纷纷推出“吸引”政策。2002年,青浦区以区域组团的形式北上求贤,并开出在当时来说相当优厚的条件,即进城区学校给予每人1万元安置费,进乡镇学校安置费翻倍,为2万元,而当时该区一个初中教师的年收入为1.7万元左右。求贤若渴的诚意,换来可喜的结果,东北师大、陕西师大、华中师大、西安外国语大学、郑州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的优秀毕业生纷至沓来,该区2002年至2004年三年就招聘新教师近九百人,这样的招聘力度到2005年以后才开始有所减弱。顾峰认为,这些新教师的加入,不仅是数量上的补充,更是学历上的提升和质量上的提高,农村学校的学科结构也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善。

  业内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内的新教师称为职初教师。和青浦区的情况相类似,如今上海各郊县都有这样一支庞大的职初教师队伍。在奉贤区,职初教师大约占全区专任教师的30%,而在一些边远学校的教学第一线,新教师甚至占到了一半以上。

  帮助新教师闯过生活、教学两道关

  新教师初来乍到,首先碰到的就是生活和教学上的不适应。由于新进教师大多来自外地,各区县教育局纷纷采取融入政策,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青浦区调研发现,这些新教师不仅来自不同省份,还来自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差异很大。该区近年招聘的新教师就来自二三十个不同民族,为此,他们专门成立少数民族工作小组,帮助解决新教师在适应过程中碰到的烦恼和困难。

  相对于“生活关”而言,更难过的是“教学关”。调研结果显示,职初教师队伍中存在诸多不均衡现象,如学历不等,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不同,有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发展不均,职初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尤其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还比较欠缺。

  奉贤区教育局局长陆建国认为,这支队伍是郊区未来几年基础教育发展的主力军,为此,他们在2007年制定《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行动纲领》时,就特别制定了《加强职初教师培养行动计划》,为新教师度身定制了“陌生—适应—熟悉”的快速发展目标,希望通过3-5年培养,让新教师“一年站稳讲台,两年基本成熟,三年脱颖而出,五年成为教育教学骨干”。除了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外,教育局还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开展教研活动,并实行师徒结队,为每个新教师配备1-2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带教。

  教学上的发展和提高,让这些新教师逐渐站稳讲台,并安心教学,也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