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的210所孔子学院代表来华参加了在京举行的第二届孔子学院大会,再度印证了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但与会者反复强调的“师资建设”,却仍然是制约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的一大瓶颈。
汉语教学人才匮乏
我国自2004年开始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机构,并命名为“孔子学院”。目前已在6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10所孔子学院(包括孔子课堂),其中125所已开班授课,还有61个国家的200多个机构提出了开办申请。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促进了中外友好交往,激发了中华儿女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
然而,与海外“汉语热”相对照的是,国内汉语教学人才匮乏。据2007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近4000万名,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不足4万名,师生比为1:1000。该报告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到1亿人,需要数百万名汉语教师。
更为严峻的挑战是,各国人士对海外孔子学院的课程需求已从单一的汉语语言学习扩展到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传统的拼写和发音授课已远远不能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也无法吸引文化背景各异、思维方式不同的各国学习者。
公派教师选派标准改变
方兴未艾的海外“汉语热”与师资匮乏的巨大差距,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国家的软实力,首先需要珍惜我们的母语,加强汉语教学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已改革公派教师选派标准,以提高教学能力、适应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水平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扩大报名专业范围,允许外语、教育、历史、哲学等专业的高校和中学教师报名参加;采取“超常规”措施,选择一批高校,面向所有专业招收大四学生,培训一年合格后派往国外担任对外汉语教师;面向社会招聘有志人士,培训半年后派往国外。这些措施,将有效缓解海外“汉语热”师资需求的紧张状况。
专家分析,当前国内人才供应与海外“汉语热”对接的需求,可以为国内有志于到海外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人们提供施展抱负的大舞台。(文/吴晶 崔静)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