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院士写推荐信
□晚报记者 杨玉红 钱钰 报道
为了提高校长推荐的排名,一些高三学生不惜请假,收集各种证书;为了追求 “名人效应”,一些家长甚至想请院士、银行行长为孩子写推荐信……随着自主招生竞争日益加剧,部分高三学生无心学习,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有校长建议,大学自主招生应和学生面对面,避免采取学校和招生名额捆绑的形式进行招生。
推荐信追求“名人效应”
“今天一早,一位家长喜滋滋地拿着一份院士写的推荐信来招办咨询,自认为有名人作保证,推荐材料肯定能脱颖而出。 ”昨天,上海交大招办主任陶正苏无奈地说,如今,有家长对自主招生推荐存在误解,盲目追求“名人效应”,认为推荐人的“来头”越大越好。
这位家长甚至动用身边人脉找到一位院士,满以为这样的推荐是“双保险”,没想到却被高校“泼了冷水”。“院士对这位同学根本不了解,可想而知,写出来的推荐信也不可信。”陶老师表示,对家长的做法,虽然学校能够理解,但并不可取,建议家长重新请熟悉孩子的人写推荐信,最好是班主任,这样更权威、真实、可信。
无独有偶,昨天,一位高三学生家长张燕介绍,她和先生都是一般职员,也没机会认识社会名流。电话簿翻了几次,终于发现自己的一位表姐在银行里担任中层干部。张燕立即打电话向表姐求助。几经周折,表姐所在的银行负责人在推荐信上签了自己的名字。拿到这张推荐信后,全家人激动不已。
学生请假收集各类证书
“老师,我有一张社会实践证明找不到了,想请假一天去补开。”昨天,沪上某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单同学向班主任交了一张请假条。随着沪上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陆续公布 “学校推荐”、“直推生”排名方案,很多高中生忙着准备各种材料,甚至有学生为了收集各种证书,争取加分机会,向学校请假。
这位单同学介绍,今年暑假,他参加一个社会实践项目,但活动证书找不到了。学校公布的校长推选的标准中,考试成绩只占60%,参加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就可以加2分。 “少2分,排名可能会下降数十名。 ”单同学说,高三两次模拟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为了提高排名,最近一周,他和家长都忙着收集高中阶段的各种社会实践证书、竞赛奖项证书。“一到晚上,就听见寝室里同学打电话回家,忙着让家长找证书、送证书。 ”
家长抱怨孩子无心学习
“每天晚上十点都会接到儿子的电话,一听就知道儿子最近根本无心学习。 ”昨天,沪上某寄宿制高中的高三学生家长章女士介绍,儿子每天打电话回家汇报学校的最新信息:周一,学校要求每位学生填报各自申请自主招生的信息;周二,学校公布期中考试的排名和校长推荐的排名标准;周三,学校开始选拔直推复旦大学的10个名额;周四,学校公示复旦大学的10位直推候选人,儿子落选了,心情非常沮丧……
“自主招生只是一个机会,儿子能争取到名额最好,如果争取不到,还是应该安心参加高考。”章女士说,最近,学校的工作都围绕自主招生的选拔和公示,先是复旦大学,后面还有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大学,都轮一次至少需要半个月,这意味着很多学生将浪费半个月的时间。
建议招生和学生面对面
一个校长直推生的名额至少会影响到3位学生,如果学校获得各类大学推荐名额在30个左右,就意味着会影响100位同学,得到机会的学生开心,失去机会的学生会伤心,很多没有机会的学生都会受到负面影响……昨天,复旦附中的副校长吴坚表示,希望大学自主招生直接和学生面对面,不要通过将学校和招生名额捆绑的形式进行招生,这不仅会增加高中学校的负担,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这种招生方式对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学生也不公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