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学生排名出现负数 竞赛获奖排名升30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自主招生学生排名出现负数 竞赛获奖排名升30位?
2009年11月18日 13:46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晚报记者 钱钰 报道

  全国竞赛获奖者直推评定排名直接上升10—30位,优秀学生干部排名上升8位……本周起,沪上不少高中都在开展自主招生直推生的推荐工作。记者了解到,部分学校出台的直推评定方法引发热议,将竞赛等表现折算成可观的名次排位,一些学生的排名甚至出现了负数,让人质疑评定方法是否科学。学校则认为,直推政策向特长学生倾斜,希望为“偏才”、“怪才”提供读名牌大学的通道,这正是自主招生的真正意义所在。

  学生直推排名惊现负数

  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制”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关于直推生的评价标准、程序的确定过程备受关注。为此,本市一些示范性高中也是绞尽脑汁,有学校直接将竞赛表现折算成名次排位。在学业成绩排名的基础上,如获得全国竞赛二等奖、三等奖排名再直接上升10-30位,优秀学生干部排名上升8位等。

  “照这种算法,理科班里起码有十几位同学的排名会出现负值,真是让人看不懂。 ”高三学生小王告诉记者,近期,高三年级大会中公示了直推生的评定方法,不过,他对此有疑惑,这样的评定是否民主科学,直接提升排名的做法是否略显粗陋?“在激烈的直推竞争中,我们为排名能提升一位都得费上九牛二虎之力,竞赛学生则像坐上直升飞机,30名的幅度是否大了点? ”

  对此,一些参加竞赛的学生很委屈,他们为了竞赛牺牲、付出了太多。“或许我们的平时成绩不如非竞赛学生拔尖,但如果把花在竞赛上的功夫用在平时学习中,成绩估计也不会比非竞赛学生差。”一位获得全国竞赛一等奖的学生如是说。

  为特长学生提供通道

  将竞赛等表现直接与排位 “挂钩”,部分学校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中学有制定推荐方法的自主权。自主招生制度最早的用意就是选拔特殊人才,为“偏才”、“怪才”提供读名牌大学的通道,而不是以高考成绩为导向的。 “学校也很无奈,不把各种表现都折合成分数作为评判标准,那么还有什么排名更能让学生接受呢? ”

  此外,一些老师也表示,直推政策向竞赛学生倾斜,学校认为他们去参加自主招生的赢面大,这样每年能获得尽可能多的直推名额。对于直推评定办法,学校做到了公开透明,直推名单也将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家长监督。

  记者从多所学校了解到,他们对直推的评定方法各有不同。不少高中都新近成立了毕业生工作领导、监督小组或推优小组,学校会事先征求学生意愿,并结合大学要求,根据学生高中三年的综合表现进行推荐,“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在校表现和个人特长进行综合排位,若两位学生排名相近,肯定优先考虑竞赛学生。 ”某示范性高中教导处陆老师说,虽然他们不会直接与排位挂钩,但竞赛等表现同样也是直推评定的重要标准之一。若学生对公示名单有疑问,可向学校提出。

  高中应形成长效推荐机制

  不过,记者也发现,部分学校对直推评定标准的细节也是讳莫如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整个名单的出炉都有严格的程序,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过堂,但有些东西不能解释得太清楚,尽管学校制订了规则,但有些学生某次考试发挥不好,他就会质疑为何这次考试权重要占20%,而不是10%呢? ”一位老师私下说。

  对此,高校招办老师也表示,学校将直推权下放给学校,至于评定细则,如学习成绩、竞赛表现、社会活动等各占怎样的权重,完全由中学决定。“我们要求,这个规则是受到师生认可的,排名是经过公示的,并接受全校监督。 ”

  “在自主招生的多元评价标准中,应该把学生的特长表现作为一项评价标准,赋予相应的权重,自主招生的评价标准由学校教师委员会讨论决定,应清晰、明确、具操作性,家长委员会可监督这样的评级操作、公平执行。 ”高考问题咨询专家熊丙奇教授表示,虽然,对于任何评价标准的制订,都会有不同的意见,不可能十全十美,获得所有人认同,这本就是一个利益博弈和协调的过程。因此,应该有明确而清晰的标准;标准需讨论决策,将争议纳入审议过程;家长参与监督。只有这样,各方疑惑才会减少。

  另外,也有专家建议,高中应形成长效推荐机制,既然自主招生、直推已行之有年,那么高中学校就应尽早形成固定、明确的推荐办法,并尽早公布,让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可自主选择发展路线。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